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________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 ④即有不称 , 妾得无随乎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 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

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

【答案】 (1)肩负、扛(挑);覆灭;放弃,放下不管;称职 (2)D

(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②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5)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解析】【分析】⑴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荷:hè,肩负。称:chèn,称职。 ⑵A哪里/表示陈述的语气词。B到,介词/对,向。C把/因。D都是代词,代人。故选D。

⑶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故停顿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⑷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汝:你。固:顽固。彻:通。为:做。

⑸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知她观察细致入微;对于赵母的劝说,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说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答应不会连累你的。说明赵母有预见性,想的长远。

故答案为:⑴① 肩负、扛(挑) ;② 覆灭 ;③ 放弃,放下不管 ;④ 称职 。 ⑵D;

⑶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⑷ 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②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⑸ 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 ;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还可以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

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乙】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 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买下来(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 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大将不称职责的情况发生, 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 (1)C (2)D

(3)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A清洗;B给予;C达到;到……去;D放置,安置。故选C。 (2)“以石盆养之”中的“之”做代词,代指石菖蒲。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动词,到。C助词,的。D代词,代指曹刿。故选D。

(3)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此句中,“余”是主语,“ 游 慈 湖 山 中”是谓语。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的停顿方法是: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几:茶几,桌案。这句话是个倒装句,翻译时应把语序调整过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长得十分苍翠,而且能数十年不枯,这说明石菖蒲生命力强,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说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药。作者这样写石菖蒲,表现了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D; ⑶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⑷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⑸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⑶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⑸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描绘的物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3.古诗文阅读

(甲)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小石潭记(选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全石以为底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斗折蛇行 D.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hyg9d0sa5ap1c1kzfj507xn0uyj200qh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