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商周青铜器,北极天帝(旧称“饕餮纹”)的帝面中心,都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构图方式繁复多变,细节要素此有彼无,不同时期各有特色,不同区域各有风格,有些专家分出几十种类型,个别专家分出几百种类型。但是无论构图方式、细节要素怎样变化,无论时代差异、区域差异多么巨大,帝面中心永远都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甚至见于商代甲骨文。
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星象还原图式≈甲骨文“昊”
甲骨文“帝”字,专指北极天帝。甲骨文“昊”字,专指北极帝星。两者合词“昊天上帝”。甲骨文“昊”字不仅酷似良渚神徽即北极天帝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而且“昊”字的帝面中心,也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以上大量系统证据,充分证明良渚文化的菱形符号是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专指北极帝星的“帝星纹”。
良渚文化的“帝星纹”,是从上古到中古、从良渚到华夏的广大时空之内,见于无数玉器、陶器、青铜器的中国文化顶级符号。这一顶级符号,尽管在上古玉器纹样、中古青铜纹样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中心位置,放射着照彻古今的永恒星光,但是因为深藏在良渚玉器的繁复
纹样之中,深藏在商周青铜器的繁复纹样之中,而逐渐沉入了历史忘川,五千年来未被拈出、辨识、命名。
良渚至高神“北极天帝”的地位至高无上,但其完整形象即“良渚神徽”却极其罕见,而是经常以“帝星纹”的替代方式深藏隐形,一如《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 商周饕餮纹天帝,除了面部正中是良渚文化的帝星纹,整体形象也源于良渚神徽。
第三节张远山良渚神徽的后世演变:夏商周饕餮纹
夏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除了帝面中心均有良渚文化首创的菱形“帝星纹”,整体造型也源于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但是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并非直接继承良渚神徽,而有诸多中间环节的细微变形。追溯其演变过程,必须从良渚神徽的上古传播说起。
1、良渚神徽的上古传播 良渚古国的鼎盛期,统治范围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域向外强力扩张,文化影响力辐射华夏全境。
良渚祭天玉琮及其北斗猪神纹样,遍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域,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区域。同时西传长江中上游,到达湖北石家河文化区域,四川三星堆文化区域。又北传黄河流域,到达山东大汶口文化区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的龙山文化区域,甘肃、青海、宁夏的齐家文化区域。又南传珠江流域,到达广东石峡文化区域。尽管良渚祭天玉琮及其北斗猪神纹样广泛传播到华夏全境,但是良渚神徽的标准图式属于良渚王专用,在海量的良渚玉器中数量极少,仅见于良渚核心区域的少量顶级玉器。良渚非核心区域和良渚区域以外,目前为止均未发现一例。不过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则被良渚古国的大酋长、大祭司广泛使用,又见于大量的良渚装饰玉器,还可能在族际交往中,被良渚王赠送给外族使者或外族酋长,所以传播到良渚区域以外。
▲石家河文化、大汶口文化模仿良渚神徽简化图式 湖北石家河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都对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有所模仿。不仅天帝形象酷似良渚原型,而且加刻太阳在上、月牙在下的“昊”字纹,标示天帝主宰日月运行。
2、石家河天帝的良渚基因
石家河文化是良渚文化西传以后形成的文化类型,受到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
石家河文化早期,根据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创造了一种新型天帝:鹰冕天帝,见于大量的天帝玉佩和祭天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