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 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 (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和直观性。)
2、 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和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和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和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分离和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和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 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和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2)报道单元的容量较小、通常不可再延展; (二)网络新闻报道单元的逻辑结构 1.以层次化信息构成报道单元 逻辑关系:
“事实+背景+影响”
“当前事实+起因+进展过程” “当前事实+相关事实+共同影响” 2.用不同报道角度的稿件构成报道单元 (1)分解成若干小稿件;
(2)组成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稿件组合; 3. 以时间为线索整合报道单元
二、社会化媒体及主要特征
1、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交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咨询,然后传播的过程。
概念:指运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公共等活动。 2、特点:
(1)更多地借助网民力量 (网民是web2.0时代的主人) 网民是企业营销的参和者、正面口碑的传播者 A. 极高的用户体验
B.便利的媒体平台入口(“分享到微博”、“用户点评”) C.用户的参和热情
需要企业人为地制造发生体验的事件(新车媒体试驾)、活动(免费试吃)、广告(优惠)等。 (2)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到达和个性化满足 LBS 功能(大众点评网);用户数据挖掘 (3)实现企业和用户间的零距离接触
需要企业持续的形象塑造和关系维护 企业官方微博的维护、更新和营销推广
(例1:诺基亚N8手机新品发布会 微博实时直播2:中国微博营销第1案) (4)是企业和用户间的对话
两类危害倾向:A. 企业用机械的、程式化的方式,去应对差异化的用户;
B. 伪装成用户的“水军”方式;
(5)依赖企业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
生产者、管理者、营销者等多个部门 影响企业形象和口碑
三、媒介融合5个层面: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和产品的融合。媒介融合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它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融合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
1、技术融合:指各种媒体在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发布等各个环节上的技术越来越趋同,进而实现统一。
2、业务融合:三个方面①融合性新闻的发展②媒体间合作、互动的加强③融合性产品的出现。(数字报纸、手机报纸、IPTV、手机电视) 3 平台融合:平台“先合后分”,各种媒介的产品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再分散到不
同接收终端中。
4 市场融合:各种媒体的受众市场汇聚成一个大市场。原有媒体市场的界限不再清晰。(rss
个性化订阅)
5 机构融合:媒介融合的最高层次,传媒业(三网融合)、电信业、IT业(互联网通讯产品)
之间的融合。互联网是媒介融合的中枢。(它是支持媒介融合的体制性条件。它既意味着某一传媒集团的内部机构的重组,也意味着各个传媒集团的之间的合作甚至融合。)
四、图表新闻的选题策划的要素
1.展现独特视角; 2.进行横纵向比较统计;这能反映一个事物的重要程度,或一个事物的演变过程和长期规律。 3. 挖掘和揭示潜在规律或趋势 (网民的兴趣、当下的社会热点)
五、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
1、网络媒体的容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这为信息的结构化整合提供了物理空间。网络的超链接等手段,也为结构化整合提供了一种技术性支持。
2、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络新闻报道单元的整合;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 (1) 网络新闻报道单元见上。
(2) 网络新闻专题不仅是新闻整合的手段,也是具有网络特色的深度报道方式。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丰富资源以及多媒体的报道手段,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从多个层面、多种视野展开立体化的报道,它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一个事件或主题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信息需求。
六、网络论坛管理的一般原则
网络论坛管理 管理形式划分:
(1)有限制式:有明确ID才能发言,言论需谨慎
(2)半限制式:允许游客发言,易造成意见表达的混乱; (3)无限制式:完全匿名发言,意见表达灵活且复杂化; 网络论坛管理的一般原则 1.张弛有道、松紧适当;
对于一些枝节性问题可以放宽,而对于原则性问题则应该相对较严。“松”“紧”无明确标准; 2.审时度势、灵活把握;对形势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
3.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和网民进行真诚沟通,不做删帖器; 网络论坛管理的具体任务 (一)论坛成员的管理机制 1.进入机制:注册、浏览;
2.保护机制:利益共享(下载资源)和开放性; 3.激励机制:积分和奖励; 4.惩戒机制:删帖、封杀ID;
5.关系协调机制:维持成员关系间的协调和稳定; 6.成员资料分析机制:建立数据库分析管理制; 7.成员发展机制:吸引新成员加入;
8.活动机制:线上线下活动(豆瓣小组活动) (二)论坛的内容管理 1.内容审查:
2.内容提升:排行榜、置顶、加精、内容分级(深水区、浅水区) 3.内容整合:
(1)设立专门的论坛内容整合专题、整合频道; (2)将论坛内容和媒体内容整合
论述题
一、记者微博和媒体微博的平衡问题
(备用)可能考点一: 记者微博的特定背景,人们很难完全将记者微博中的信息和言论和其所在的媒体完全分割开来。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媒体?为个人行为负责还是为媒体声誉负责?这成为记者微博把握的一种特殊的平衡。
1、 利用社会化媒体也要遵循准确、不偏袒、完整的原则。
2、 三思而后发帖。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控制负气回帖的冲动,同时还要确
保一刻也不能丧失判断能力。避免引发公众对记者公正性的质疑。关于那些信息适合在社会化媒体上透露,做决定时要十分小心。
3、透明。在个人博客和个人社交网络中,要声明自己虽然是记者,但表达的仅仅是个人观点。发表评论时要使用真名。 4、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分开。 (备用)可能考点二:
专业媒体和记者对微博平台
(一)专业媒体运用微博的两个层面 1.微博在新闻媒体报道中的作用 (1)利用微博发现新闻线索;设置合理的关注对象,尤其是和媒体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及其他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及其他媒体微博 (2)利用微博核实新闻
媒体不可盲目轻信,需冷静核实,避免恶意炒作; (3)利用微博拓展报道
拓宽媒体的报道思维,评论及补充信息可称为背景素材; (4)利用微博扩大报道影响
网媒需平日深耕细作,沟通和积累人脉关系; 2. 微博在媒体发展层面的作用 1)利用微博塑造媒体品牌 2)利用微博开辟新的传播平台 3.媒体微博的运营策略 媒体微博的“三功能”:形象塑造、关系建设、公共服务; 1.形象塑造策略
(1)微博是社交性传播渠道,其底层网络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2)修复和改善其形象(传统媒体过于庄重、严肃); (3)拟人化操作,保持“人”的温度; 2.关系建设策略
(1)设定合适的关系圈:关注和被关注 A. 作为自己的信息源; B.帮助自己发展社会关系;
C. 通过和粉丝积极互动来发展“强关系”,形成“黏性”; (2)认真经营关系深耕细作 ;评论、转发、呼叫等
3. 信息推送策略
(1)善于利用“微博体
A. 简洁、明晰、准确;
B. 注意运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词 2)把握信息的发布节奏 A. 让信息踩在点上(“漂流瓶”使用); B. 时效信息需第一时间发布; C. 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 4. 意见领袖策略
(1)媒体自己要发展成为意见领袖; (2)借助于已有的意见领袖; 5.事件营销策略
(1)利用现成事件; (2)策划相关事件
记者微博
一)记者微博的功能 1.新闻的直播平 2.新闻线索的集散地
3.新闻的延展空间 不能再媒体中呈现的新闻背景、采访花絮、记者感受、评论延伸等; 4. 新闻真伪的检验员
微博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记者在转发消息时,应该有把关、验证和过滤; 5. 信息流量和流向的调节阀
粉丝众多+意见领袖=扩大了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影响。
二、网络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能动作用
1、对传统媒体议题的放大作用
如果传统媒体设置的议程能引起网民的关注,那么,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会充当“放大器”,用“病毒式”的传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传播相关话题,扩大其影响。 2、对传统媒体议题的削弱作用
有些传统媒体设置的议题在网络中遭到冷遇。网民的兴趣,网络对于这些议题的传播方式等,都可能是议题传播受阻的原因。 3、对传统媒体议题的重构作用 有时候,虽然网络可以将传统媒体的议题变成网络的热点议题,但是网民对相关事物的判断也许和传统媒体的意见相左。也就是说,这时网络虽然影响了人们想什么,却没有影响人们怎么想。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初衷或重构了议题。 知识点补充:(可以不看)
网络“议程设置”的基础作用机制 个别议程设置(短期焦点)的作用过程是网络议程设置发生作用(中长期议程)的基础机制。 一)议题的形成——网络议程设置的基点
1. 议题设置只是媒介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影响公众议题的基本方法; 2.在网络中,议题起源于专业媒体或公众;
3.在传统大众传播中,公众议题(私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是受媒体议题影响的,但不同媒体对不同类型议题的影响能力不同;
4.在网络环境中,媒体议题和公众议题的关系变化
5.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所依托的议题,多是由媒体和公众共同提供的,且网络对公众议题的影响越来越大
6.网络使公共性议题在形成中对于大众媒体的依赖性在降低,而对于人际传播或其他媒体的依赖性在增强。
二)信息和意见的传播——网络议程设置的实施 1.信息传播机制 2.意见传播机制
三.公民新闻对专业媒体的冲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
3、 用户的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也就是说,将每一个接触到信息的人“拉入”到新闻里面,令其感同身受,这无疑会提高公民的参和程度。 4、 公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的“把关人”地位。
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评论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公民新闻生产方式: ①原创性生产 ②启动性生产 ③资源性生产
④增值性生产 ⑤互动性生产 ⑥整合性生产
公民新闻对传统格局的影响
1、公民新闻成为专业媒体的参照系
2、公民新闻的“伴随性传播”形成“正反馈”效应 3、公民新闻力量的取舍方向成为专业媒体角力中的砝码 4、公民新闻影响平台提供者的力量对比
四.使用的特点
1.简化了获取信息的路径; 2. 强化了专业化服务; 3. 以开放的方式促进了“长尾”需求的满足;(长尾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4. 有助于固化用户的习惯; 5. 推动了数字媒体的收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