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B.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混合时,应先向浓硝酸中缓缓加入浓硫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将苯逐滴滴入 C.仪器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反应完全后,可用仪器a、b蒸馏得到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水浴加热可保持温度恒定,即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故A正确; B.浓硫酸稀释放热,为了防止暴沸,则向浓硝酸中缓缓加入浓硫酸,为防止苯挥发,待冷却后,将苯逐滴滴入,故B正确;
C.球形冷凝管可冷凝回流反应物,则仪器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C正确; D.反应完全后,混合体系分层,应分液分离出有机物,再蒸馏分离出硝基苯,故D错误; 故选:D。
2.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工业制备原理如下: (I)2P4 + 3Ba(OH)2 + 6H2O = 3Ba(H2PO2)2 + 2PH3↑ (II) Ba(H2PO2)2 +H2SO4 = BaSO4↓+ 2H3PO2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反应I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II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C.在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 D.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PH3,同时转移0.3mol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选项,P化合价有升高,也有降低,因此反应I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II是复分解反应,因此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选项,H3PO2中的磷为+1价,易升高,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故B正确; C选项,在反应I中有2个磷作氧化剂降低变为PH3,有6个磷作还原剂升高变为Ba(H2PO2)2,故氧化剂和还原剂质量之比为1:3,故C错误;
D选项,根据反应方程式2个白磷中有2个磷作氧化剂降低变为2个PH3,转移6个电子,即生成2 mol PH3气体转移6 mol电子,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PH3即0.1 mol,则转移0.3mol电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多硫化钠Na2Sx(
)在结构上与Na2O2、FeS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
成Na2SO4,而NaCl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A.5 【答案】A 【解析】 【详解】
Na2Sx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B.4
C.3
D.2
2Na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NaClO,xNa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Na2Sx与NaClO物质的量之比为1:1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x×[(+6)-( -4.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洗气可除杂,故A正确; B.NH4Cl和FeCl3均与NaOH反应,应选氨水、过滤,故B错误;
C.NaOH溶液能吸收CO2,浓硫酸干燥甲烷,则洗气可除去CH4中混有的CO2,故C正确; D.CuCl2溶液和过量Fe粉作用生成FeCl2溶液和Cu,过滤可除去Cu和过量Fe粉,故D正确;
被提纯的物质 CO2(g) NH4Cl(aq) CH4(g) FeCl2 (aq) B.B
杂质 SO2(g) FeCl3(aq) CO2(g) CuCl2 (aq) 除杂试剂 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NaOH溶液 NaOH溶液、浓H2SO4 铁粉 C.C
D.D
除杂方法 洗气 过滤 洗气 过滤 2)]=16×2,解得x=5,答案选A。 x故答案为B。 【点睛】
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5.化学可以变废为室,利用电解法处理烟道气中的NO,将其转化为NH4N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反为:NO-3e-+2H2O=NO3-+4H+
B.该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为多孔石墨,目的是提高NO的利用率和加快反应速率 C.用NH4NO3的稀溶液代替水可以增强导电能力,有利于电解的顺利进行 D.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为H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装置图可知:在阳极NO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NO3-,该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3-+4H+,A正确;
B.电解池中电极为多孔石墨,由于电极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因此可吸附更多的NO发生反应,因而可提高NO的利用率和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
C.NH4NO3的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比水大,因此用NH4NO3稀溶液代替水可以增强导电能力,有利于电解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在阳极NO被氧化变为NO3-,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3-+4H+;在阴极NO被还原产生NH4+,电极反应式为NO+5e-+6H+=NH4++H2O,从两个电极反应式可知,要使电子得失守恒,阳极产生的NO3-的物质的量比阴极产生的NH4+的物质的量多,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全部转化为NH4NO3,要适当补充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3NH4NO3+2HNO3,为使电解产物
A.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鉴别SO2和CO2 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CO中少量的O2 C.用溴水鉴别苯和CCl4
D.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都会产生气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加热时,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O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不能用用灼热的铜网除去CO中少量的O2,故B错误;
C.溴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溴水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蒸发时,碘易升华而损失,应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B 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C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合加D 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可比较碳酸氢根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酸性;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
B.B
C.C
D.D
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发生水解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试纸不变蓝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 现象 结论 A 前者pH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D.淀粉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 【详解】
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可比较HCO3-与HSO3-的酸性,不能比较S、C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试纸不变蓝,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NH4+,B正确; C.加热Al,表面的Al被氧化产生Al2O3,Al2O3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使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应该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检验,未将催化剂硫酸中和,操作不合理,因此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Ca2++CO2↑+H2O C.将去膜的铝片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6H2O=2[Al(OH)4]— +3H2↑ D.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亚硝酸钠中NO2-的存在:NO2-+2I-+2H+=NO↑+I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最终生成可溶性的?Cu(NH3)4?,A项错误; B.食醋中的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B项错误;
C.铝的性质活泼,在室温下易被氧化表面生成致密的Al2O3薄膜,去除后才是Al单质,铝单质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C项正确;
D.观察上述方程式,电子得失不守恒;NO2在酸性介质中可以表现氧化性,还原产物一般为NO,因此,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I?4H=2NO?+I2?2H2O,D项错误;
2??答案选C。 【点睛】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可以先验证其是否满足守恒关系(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再判断物质拆分是否合理,最后再根据条件判断产物是否合理,反应是否符合实际以及化学计量系数是否正确。 9.海冰是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海水冻结时,部分来不及流走的盐分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盐泡”(假设盐分以一个NaCl计),其大致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海冰的冰龄达到1年以上,融化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