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在畜禽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郭春峰 周艳丽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年(卷),期】2017(033)011 【总页数】1
目前,养殖业更趋于科学管理,规模养殖的动物在日常管理中更应注意疫病的防控。否则,易出现批量感染。疫苗在畜禽疫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畜禽的健康,同时,对于人类健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疫苗在疾病控防中的作用
1.1 控制疾病感染
疫苗使用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家禽家畜感染疾病的风险。近几年来,动物身上出现很多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牛瘟等。其中口蹄疫最早源自猪牛羊等家畜,在口腔黏膜、乳房或者蹄部等发生水疱性皮疹,致病性较强且对不良环境存在一定耐受力。该病毒于冰冻环境下在存活超过120d。该疾病可传播到人,在婴幼儿之间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而禽流感最早源于鸡瘟,而目前在人类中曾经出现的H5N1或H7N9型禽流感,其来源也是家禽类动物在携带病毒的过程中,出现病毒进化变异传播至人类发病,从而引起该疾病在人类之间的大规模传染。鉴于动物疫病病毒向人类传播的趋向较为普遍,因此对动物进行疫病预防非常重要,通过使用疫苗对家禽及家畜进行接种能够有效控制动物烈性传染病的感染率,阻断病毒经动物携带传播至人群的途径。故从根本上保证了养殖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1.2 构建完善的防疫制度
由于养殖业逐渐形成规模批量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畜禽养殖数量不断增长。经调查,中国每年畜禽养殖产生的动物粪便就有38亿t,去年全国肉类总量约为8700万t。该数据较上年相比仍增长2%。可见畜禽的饲养量在全国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但是如此庞大的饲养量,如果没有健全的防疫制度进行保障,则会使产肉质量和数量严重下降。 1.3 带动相关职业发展
推行动物接种不仅有助于动物健康,控制疫情。对于围绕疫苗的生产、研发及接种等环节所用到的技术和操作人员具有较大程度的促进。兽医及防疫人员作为熟悉畜禽疾病及使用疫苗的顾问,依照免疫学专业知识科学进行疫苗接种工作。能够有效避免饲养厂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同时定期接种疫苗显著增加乡镇中兽医及防疫人员的需求量,可以在接种疫苗的同时传播科学预防动物疾病的先进管理模式,带动饲养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样通过“防治结合、相辅相成”的综合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动物感染疾病的概率,节约免疫支出。从而实现了以疫苗为中心,对其他相关职业的全面带动。
2 规范疫苗接种流程
由于家禽家畜防疫工作在接种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接种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疫苗接种的环境及条件;家禽饲养品质及饲养管理;疫苗本身的保存及运输都会影响接种效率。因此在接种时应当严格接种流程,从而保证接种成功率达标。 2.1 接种前准备工作
接种应当由家禽家畜防疫人员及兽医共同对需要接种地区的家禽及家畜进行调
查,重点统计家禽及家畜的数量及种类。据此计算出防疫人员及疫苗和相关接种器械的需求量。保证注射器及针头均经过无菌消毒,疫苗储运按照规定的冷藏或冷冻温度严格执行药品规定。疫苗使用前对药品有效期及包装进行检查,发现药品时间较长,包装出现破裂或封口松动,瓶内疫苗存在沉淀、异物等现象,应当不予使用。在使用前如需进行稀释操作,也当充分震荡且遮光避热,保证药品使用前的有效率。稀释时间距接种时间不应超过2h,不应存留或剩余。接种前需要对接种家禽及家畜进行全部体检,确保接种动物肌体健康,对于检出患病、肌体过于瘦弱或面临分娩的家畜不宜进行体检。 2.2 接种免疫
接种工作开始前,对接种各家畜进行安抚,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动物惊慌奔跑产生应激性影响接种效果。并且在各类家禽及家畜中进行小范围接种实验,确认疫苗安全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接种免疫操作。对于疫苗接种时出现过敏现象的畜禽,应当及时进行治疗。接种疫苗因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如进行皮下、皮内或肌肉注射,或者通过饮水、点眼、喷雾、滴鼻等非注射方式使药物进入动物体内。疫苗配置时用水尽量选用井水或者蒸馏水,禁止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存在较多氯离子,对疫苗效率存在影响。使用喷雾进行免疫要注意喷雾免疫器的喷雾保持时间应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否则会因时间较短达不到免疫效果。接种过程中应当对接种动物登记免疫记录,对未免疫的动物及时进行标记,免疫动物接种后入栏统一挂免疫标识。 2.3 注意事项
畜禽免疫一般选择春秋两季,接种均实行初步免疫与强化免疫相结合的方式。接种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对于待产家畜要先进行保定再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