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美版15册美术教案--墨与彩的韵味
(2011-09-19 17:46:57)
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画笔墨情趣
永丰中学 教学目标 :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 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o (2) 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o (3) 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o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o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 师 活 动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 入。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 法。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 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 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 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学 生 活 动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 工之妙。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 情趣。
一版多色版画 艺术组:程 剑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2)凸版区域一版多色版画
应会:凸版区域一版多色版画的制版与印刷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
(3)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了解单色版画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如何使用色彩完成版画创作。
难点: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调和),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刷。
教具:教师范画、吹塑纸板、水粉工具等。 学具:吹塑纸板、水粉工具、圆珠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导入:欣赏作品复习14册《单色版画》的相关知识 3、新课: 教学意图 巩固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1) 版画种类介绍(多媒体演示代表作品) 凸版: 造型部分,着色部分被留下形成高凸部分,其他部分被刻掉。 平版: 亲油面,使用油性印刷材料印刷。 凹版: 和凸版相反,印刷使用的材料滚涂在版的凹槽之间。 孔版: 刷。 (2) 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种类版画代表作品的欣赏。 a.《灯》、《河塘》《紫阳花》---作者李蕴平的介绍。 b.《戴帽女像》、《岛》等作品的欣赏介绍。 (3)教师示范,演示。(出示教师范画:《瓶花》)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画稿 → 刻版 → 涂色→ 印刷 4、学生实践:学生以分组合作形式进行制作尝试. 教师巡回辅导: (1)刻画:(注意力量把握) (2)涂色:(注意水粉材料的特点) (3)印刷:(反复) 5、作品展示评价: 的得失,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6、拓展小结。 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版画的不同种类和制作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对版画的制作步骤有更清楚的认识。 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 以分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相对凸版和凹版而言的,利用化学方法处理版面使其产生亲水面和趣。 版面上有与造型相同形态的孔,这些孔可以使印刷材料通过完成印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谈谈在制作过程中力。
《一版多色版画》教学反思
艺术组:程 剑
《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是在第14册中所学单色版画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再扩充。引导学生进一步对版画进行了解,并在印刷技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从而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中学学生在艺术课中乐于动手的特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先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种类及相关知识,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师与学生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版画作品,感受不同技法带来的多种效果。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利用吹塑纸的特殊肌理,通过讲解与演示版画制作的全过程(画稿——刻版——涂色——印刷),指导学生掌握“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过程,并指出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