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效应分析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效应;分析
我省目前已有4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上百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意义何在?如何评估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得与失;作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参与者,我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效应与意义
1.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样的办学行为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省教育厅制定的《评估验收标准》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评估验收标准》涵盖了国家对普通高中各个方面的政策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普通高中办学的较高要求,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建活动不仅调动了学校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影响力还远远超出了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创建活动为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学校抓住这个机遇,采取多种方式,资源共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过程,为学生、教师构建了新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的构建初步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学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使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凸显了“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的特征。一方面,教师在学习、反思、合作、交流、研究、实践中,职业道德得到了提升,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业成绩始终保持持续稳定的提高。
2.调动了政府的办学积极性。任何一所学校要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标准,都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地方政府把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作为给社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大事来抓,从加大资金投入、扩展校园面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加教师编制、改善教师待遇等多方面予以倾斜,制定优惠政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3.发挥了切实有效的帮扶作用。通过与普通学校的合作、交流,示范性高中以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影响和带动了普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转变,使普通学校的领导及教师认识到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认识到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普通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
示范性高中是一个地区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和基地,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管理干部素质,还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比较高。因此,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对口帮扶”支持普通学校时,不仅能输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按照普通学校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派出本校最优秀的教师,通过支教、讲座、上公开课、合作教研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帮扶”,帮助这些学校尽快缩短差距,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省级示范学校将部分闲置的图书资料、体艺器材、实验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捐赠给普通学校,或将省级示范学校建成本地区的资源中心,无偿为普通学校师生开放,充分发挥资源中心的作用,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
省级示范学校大多处在交通发达的城镇,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沟通信息等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也比较丰厚:通过帮扶,示范学校将这些成果无偿提供给普通学校,促使成果、信息资源共享。
4.优质资源下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过去,全省只有24所省级重点中学,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兰州市和其他市(州)所在地,高中优质资源不仅数量少,分布也不均衡。自从开展创建活动以来,高中优质资源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分布更加广泛。全省43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有19所是县、区管辖的学校,占到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44.2%。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下移,不仅减少了县、区优质生源的外流,而且吸引了兰州等一些城市的学生向地处县区的省级示范性学校流动,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局面正在随着省级
示范性高中的创建而逐渐改变。这一现象说明,教育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
5.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到示范学校就读是每一个学生的向往,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带来的一种客观需求。优质资源越少,择校的竞争就越激烈。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不仅没有加剧择校现象的发生,反而缓解了择校的激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了政府的威信,缓解了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