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产业化,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政策,严格落实“一册明、一折统”资金发放办法,增强透明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合理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林业管护制度、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保险等资金的有效组合,采取贴息和保险等办法,充分放大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用足用活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畅通贷款渠道,扩大贷款规模,方便妇女贷款创业。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的新办
21
法,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乡镇政府由传统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坚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两手抓,着力于增强贫困村自身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不反弹。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中小河流域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力度,推进用水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实现黑河水综合利用,协调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黑河湿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和机耕道路建设、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等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年度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生态屏障;抓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农村能源、通村公路、信息网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同时,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库建设,筛选、论证、储备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项目。
(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农
22
村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教学布局调整,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深化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认真做好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的政策衔接,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做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政府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
(六)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县区,要探索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和鼓励农民规范有序地流转土地。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政策法规、紧扣工作重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林业管护制度、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积极
23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保险等资金的有效组合,采取贴息和保险等办法,充分放大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积极用足用活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畅通贷款渠道,扩大贷款规模,方便妇女贷款创业。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的新办法,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乡镇政府由传统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