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思考
(二O一O年四月八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追求\粮经比例\指标,而是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必须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过去我们谈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眼点一般都放在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上,即所谓“粮经比”,把它作为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的主要指标。这是比较片面的理解,应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按照全面实现小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仅仅是少种多少粮食,多种多少经济作物就行了,不能仅仅是每亩地的年收入比原来种粮食收入有提高,农民收入有一些增加就行了,而应该是在一二三产业大结构中加大调整力度。 一、调整的重大意义
张掖农业发展的历史,是在困境中探索、探索中实践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十分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历届党委、政府狠抓粮食生产,以农作物精耕细作的带状种植技术创造了“吨粮田”的辉煌,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
1
了35%的商品粮。但未能走出农业大市、经济弱市、财政穷市的困境。认真总结过去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一头沉”、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反弹琵琶抓农业,围绕“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突出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膨胀基地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调整是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和发展重大成果的迫切需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渐趋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48:20:32调整到2009年的28:38:34,30年内一产下降了2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在2005年首次超过了一产,打破了长期以来一产“独大”的经济结构格局。2009年,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由上年的66:3:25:6调整为68:2:24:6,粮、经、饲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8:26:6调整为70:25:5。
二是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2.4亿元,是1978年的44倍;粮食总产量10.3亿公斤,是1978年的2.2倍;人均占有粮食742公斤,较1978年提高286.5公斤;牲畜饲养量450万头只,是1978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989元,是1978年的37.5倍。
2
三是产业化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20个,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1.2万人,带动农户24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2.1亿元,户均1167.7元。2001年以来的9年期间,农民来自产业化的收入保持了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5%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达3272元,占到65.6%。龙头企业群体优势逐步壮大,带动能力日益显现,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2家,上亿元的9家,1000万元以上的62家。全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年加工消耗农产品178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全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3.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润1.25亿元,上缴税金8881.5万元,年出口创汇3153.14万美元。认定市级龙头企业57家,有34家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高台中化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行列。依托龙头企业,全市以农作物制种、马铃薯、啤酒大麦、蔬菜、棉花等农产品为主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2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8%,70%的农产品实现了订单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围绕制种玉米、马铃薯、蔬菜、棉花、肉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建成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7 个(其中工商注册的合作社328个),入会成员3.6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6 %,
3
带动农户11.76万户,占总农户的45.9%,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提高。建成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加工率达到60%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家,畜产品加工率达到30%以上;种子加工生产线12条,加工率达到100%;果蔬加工企业40家,蔬菜的加工转化率和分级分类包装率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轻工原料加工企业15家,轻工原料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形成了45万吨草产品、10万吨肉制品、2万吨乳制品、10万吨蔬菜、10万吨啤酒大麦、25万吨种子、3万吨葡萄、2万吨红枣的年加工生产能力。
四是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整合党校、职教中心、农广校等多个教育培训单位,成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或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实现了“三统一”培训模式,既:统一安排培训内容、统一使用培训力量、统一培训技术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以及农民的科技培训,健全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村级站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培育多元化农技推广主体。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建立各类农业高新技术综合示范点100多个,通过举办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各类科技宣讲和培训班,获得“绿色证书”
4
的农民达到3.6万人,80%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玉米杂交制种、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优良仔猪繁育、食用菌种植、高产奶牛胚胎移植、无公害烟雾灭鼠、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牦牛野血导入等新技术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86%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在进一步完善玉米制种、马铃薯、大麦、油料等56个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新制定完成了《绿色食品金张掖牛肉质量》地方标准以及金张掖肉牛牛肉各项指标和《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绿色农产品张掖设施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等6个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达到100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54.8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77.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205.63万亩,其中无公害瓜菜生产面积34.9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率达到62.39%。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3个。全市共有注册商标555件,其中涉农及其延伸制品的商标达到112件;甘肃省名牌产品19个,其中涉农12个。
六是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围绕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培育,努力创建一流加工原料基地,产业结构正在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调整和发展。一是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继续膨胀。通过建设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玉米杂交制种面积达到87.29万亩,产量达4亿公斤,占到全国年玉米用种量的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