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术语 一、裸子植物特用形态术语
1.雄球花:是由许多小孢子叶组成,下面产生小孢子囊,即花粉囊,内产生大量的小孢子,即花粉。
2.雌球花:是由许多大孢子叶组成,其基部或边缘(如苏铁)生大孢子囊(即裸露的胚珠),内生卵,受精
后发育成种子的胚 。
3.珠鳞:松、杉、柏等科植物的雌球花上着生胚珠的鳞片。
4.珠托:银杏科或红豆杉科植物的雌球花顶部着生胚珠的鳞片,通常呈盘状或漏斗状。 5.苞鳞:承托雌球花上珠鳞或球果上种鳞背面的苞片。
6.球果:松、杉、柏科植物的成熟的雌球花,由多数种子及着生种子的种鳞与苞鳞组成。 7.种鳞:球果上着生种子的鳞片。
8.鳞盾:松属植物的种鳞上部露出部分,通常肥厚。 9.鳞脐:鳞盾顶端或中央突起或凹陷的部分。
10.鳞脊:鳞盾上由鳞脐向外缘延伸的若干条凸起的线。
11.气孔线: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所形成的线。 12.气孔带:由多条气孔线排成紧密并生所形成的带。
13.树脂道:叶内含有树脂的管道,又叫树脂管。在叶横断面上,靠皮下层细胞(表皮下的细胞)着生的叫边 生树脂道;位于叶肉组织中的叫中生树脂道;靠维管束鞘着生的叫内生树脂道。不同种类其树脂道的数目 和着生位置有所不同。
二、被子植物主要形态术语 (一)植物类型
植物,根据生长场所,可分为: 1.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 2.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
3.附生植物:附着在别种植物体上生长,但并不依赖别种植物供给营养。
4.寄生植物:着生在别种植物上,以其特殊的器官吸收寄主植物的养料而生活。又可以分为地上性寄生植物和地下性寄生植物,前者一般寄生在树木的枝干上,后者则寄生在别种植物的地下部分。
5.腐生植物:着生在死亡了的动、植物有机体上,并以此得到养料而生活。
高等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大部分。属于营养器官的,有根、茎、叶;属于生殖器官的有花、果实、种子。
(二)根
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壤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由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一般不生芽,绝不生叶和花。
1.根,依其发生的情况,可分为:
(1)主根:自种子萌发出的最初的根,有些植物的根呈圆柱状的主轴,这个主轴即是主根。 (2)侧根:是由主根分叉出来的分枝。
(3)纤维根:是由主根或侧根上生出的小分枝。
(4)直根或单根 倘若侧根小而且少,主根特大时则叫直根,其几乎不分枝的侧根叫单根,如胡萝卜。单根有多种形状,如圆锥状、块状、纺锤状、芜菁状等。
(5)须根:种子萌发不久,主根萎缩而发生许多与主根难于区别的成簇的根,就叫须根,如禾草。
主根和侧根一般起源于胚根,其发生的位置有一定,故又总称为定根。有的植物的根还可自茎、叶或老根上发生,不来源于胚根,其位置不定,故又称为不定根。
2.根依其生存的时间可分为:
(1)一年生根:在一年内,从植物种子萌发至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根。 (2)二年生根:从第一年植物种子萌发越冬至翌年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根。
(3)多年生根:是生存三年以上的根。即多年生根植物,包括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冬季枯死,地 下部分越冬, 次年春再发芽生长。
3.根依其生长场所,可分为: (1)地生根:即生于地下的根。
(2)水生根:即水生植物的根,如睡莲等。
(3)气生根:即生于地面上的根,如附生植物的根。
(4)寄生根:伸入寄主植物组织中的根,如各种寄生植物的根。 (三)茎
是种子幼胚的芽向地上伸长的部分,也是叶、花等器官着生的轴。组成地上部分的有主茎(或枝干)通常在
叶腋生有芽,由芽发生茎的分枝,即枝条和小枝。 1.茎的形态
(1)木本植物:植物的茎显著木质化而木质部极发达,一般比较坚实,全为多年生者叫木本植物。 ④⑤⑥
①乔木:多年生直立,木质部极发达,具有单一明显的主干,通常在 3m 以上,高大的植物。根据高度的
不同,又可分为大乔木、中等乔木和小乔木。
②灌木:植株短小,没有明显主干,而于基部分枝,发出数干,呈丛生状,一般高度在 5m 以下。高度在 1m 以下者又称小灌木。
③半灌木:在木本与草本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仅在基部木质化的植物。其高度一般不超过 1m。
(2)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不木质化而为草质,开花结果后即枯死者称草本植物。依其生存期间的长短,可 分为:
①一年长草本 ②二年生草本
③多年生草本(连续生存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继续生存)。
(3)藤本:是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它植物或有它物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藤本植物按其
质地可分: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根据其缠绕和攀援特性又可分为: ①缠绕藤本:以主枝缠绕它物。
②攀援藤本: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附器官攀援于它物上。 2.茎的类型
茎依其生长方向,可分为:
(1)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为最常见的茎。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地锦草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上,但节上生根,如萎陵菜等。 (4)攀援茎:用卷须、小根、吸盘等器官攀登于它物上。 (5)缠绕茎:螺旋状缠绕于它物而上升。 (6)斜升茎:指最初偏斜、后变直立的茎。 (7)斜倚茎:指基部斜依地面的茎。 3.茎(枝)的变态:
(1)枝刺:枝条变成硬刺、刺分枝或不分枝。
(2)卷须:攀援植物的部分枝条变为纤细、柔韧的卷须,具缠绕性,以适应攀援的功能。 (3)吸盘:位于卷须的末端呈盘状,能分泌粘质,以粘质附于它物上生长。 4.木本植物茎上的特征 (1)节:茎或枝上着生叶的部位。
(2)节间:两节之间的部分,节间距较长的枝条叫长枝;节间极短的枝叫短枝。 (3)叶腋: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
(4)叶痕:叶脱落后叶柄基部在小枝上留下的痕迹。
(5)叶迹:叶脱落后维管束在叶痕上留下痕迹,又叫维管束痕,不同植物其叶迹不同。 (6)托叶痕:托叶落后留下的痕迹,不同植物其托叶痕也不相同,常见有条状,三角状、半圆形或绕枝成环状。
(7)芽鳞痕:芽开放后,顶芽芽鳞托落留下的痕迹。其数目与芽鳞数相同。
(8)皮孔:茎的表皮破裂所形成的小裂口。根据植物种类不同,其形态、颜色、大小、疏密等各有不同。
5.木本植物茎上髓的特征
指茎的中心部分,按其状态可分为:
(1)空心:茎内全部中空,或仅节间中空而节内有髓片隔。 (2)片状:茎中具片状分隔的髓心。
(3)实心:髓心充实,不同植物种类的髓心形状有所不同,如圆形(榆属)、五角形(杨属)、三角形( 鼠李属)、 偏斜形(椴属)等。 6.分枝类型
(1)总状分枝:主枝的顶芽生长占绝对优势,并长期持续,形成发达而通直的主干,而各级侧枝生长均不如
主枝。故又叫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主干或侧枝的顶芽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分化成花芽,而由最接近顶芽的腋芽代
替顶芽发育成新枝,再经过一段时间,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为其下部的腋芽所代替继续生长,如此相 继形成“主枝”。
(3)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分化为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
形成叉状侧枝,依次相继形成侧枝。
7.地下茎的类型
植物的地下茎,是变态的茎,一般有下列几种:
(1)根状茎:是一种直立或匍匐的多年生地下茎,极细长,有节和节间,并有鳞片叶,如一些多年生的禾草 和蕨类植物。
(2)块茎:是一种短而肥厚的地下茎。
(3)球茎:是一种短而肥厚的地下茎。下部有无数的根,外面有干膜质的鳞片,芽即藏于鳞片内。
(4)鳞茎:是一种球形体和扁球形体,由肥厚的鳞片构成,基部的中央有一小的鳞盘,即退化的茎。 (四)芽
1.芽:尚未萌发的枝、叶和花的雏体。其外部包被的鳞片,称为芽鳞,通常由叶变态而成。 2.芽的类型
(1)顶芽:生于枝顶的芽。
(2)腋芽:生于叶腋的芽,形体一般较顶芽小,又叫侧芽。
(3)假顶芽:顶芽退化或枯死后,能代替顶芽生长发育的最靠近枝顶的腋芽。 (4)柄下芽:隐藏于叶柄基部内的芽。 (5)单芽:单个独生于一处的芽。
(6)并生芽:数个芽并生在一起的芽,其中位于外侧的芽叫副芽,中间的叫主芽。
(7)叠生芽:数个芽上下重叠在一起的芽,均匀其中位于上部的芽叫副芽,最下面的芽叫主芽。
(8)裸芽:不具芽鳞的芽,称裸芽。相反具有芽鳞的芽称为鳞芽。 (9)花芽:将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内含花原基。 (10)叶芽:将发育成枝、叶的芽,内含叶原基。 (11)混合芽:将同时发育成枝、叶和花的芽。
当然依芽的生理状态又可分为活动芽(经过冬眠的芽,在第二年春、夏季即开展)和休眠芽(春、夏季均不开
展,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 3.芽的形状
芽的形状分为:圆球形、卵形、椭圆形、圆锥形、纺缍形、扁三角形等。 (五)树形
多指乔木而言,由于分枝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冠形,称树形,常见有下列树形 1.棕榈形:主干无明显侧枝,只有分裂的巨大的叶片集生于树干顶端,如棕榈。 2.尖塔形:树干枝下高低矮,侧枝从下往上依次缩短,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如雪松。 3.圆柱形:树冠大致呈圆柱形,长宽比为3 ∶1 以上,如箭杆杨、龙柏、杜松。 4.卵形:树冠呈卵形下宽上窄,长宽比为1.5 ∶1,如加杨、悬铃木。
5.广卵形:树冠呈广卵形长宽比在1 ∶1~1.5 ∶1 之间,如白榆、槐树。 6.圆球形:整个冠形近圆球形,如杜梨。
7.平顶:树冠基部呈楔形,渐斜上,顶部近一平面,与尖塔形相反,如合欢、油松。 8.伞形:树冠侧枝于顶部呈丛生状,辐射伸展且先端略下弯,树冠近伞形,如龙爪槐,倒挂榆。 (六)树皮
1.平滑:树皮不开裂,手摸有平滑感,如梧桐。
2.粗糙:树皮不开裂或无明显开裂,手感较粗糙,如臭椿。
3.细纹裂:树皮裂痕极浅而密,如水曲柳。 4.浅纵裂:树皮浅裂呈纵向沟纹,如紫梅。
5.深纵裂:树皮深裂,呈纵向宽而深裂痕,如槐树。
6.不规则纵裂:树皮裂痕基本为纵向开裂,但不很规则,如黄檗。 7.横向浅裂:树皮横向开裂、裂痕较浅,如桃。 8.方块状开裂:树皮深裂,裂片呈方块状,如柿树。 9.鳞块状开裂:树皮深裂,裂片呈鳞块状,如油松。
10.鳞片状开裂:树皮浅裂,裂片呈鳞片状,稍张开,如鱼鳞云杉。 11.鳞状剥落:树皮鳞片状开裂,且裂片剥落,如榔榆、木瓜。 12.片状剥落:树皮几平滑,但间有片状剥落,如白皮松。
13.纸状剥落:树皮光滑,从内向外,层次明显,树皮断面,每层薄如纸状,局部有剥落,如白桦。 (七)叶 1.叶外部名称
(1)叶片:着生于枝茎上叶柄顶端的宽扁部分。接近于茎(枝)的一端叫叶基。相对远离茎的一端叫叶先端。
(2)叶柄:叶片与枝条连接的部分,通常呈细圆柱状或扁平具沟槽。 (3)托叶:叶子或叶柄基部两侧小型的叶状体。
(4)完全叶:由叶片、叶柄和一对托叶组成的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的叫不完全叶。 (5)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叶片与叶柄间不具关节。
(6)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小叶的叶,而且叶轴顶端不具芽,小叶基部不具腋芽。 (7)总叶柄:复叶的叶柄,即指一个复叶上着生小叶以下的部分。 (8)叶轴:总叶柄以上着生小叶的部分,叶轴顶端不具芽。
(9)小叶:复叶中的每个小叶,一个小叶中包括小叶片、小叶叶柄及小托叶或有些无小托叶等。小叶的叶腋 不具腋芽。
(10)叶鞘:叶柄基部膨大或鞘状包茎或半苞茎 2.叶序
指叶在枝上的着生方式
(1)互生叶:每一节着生一叶,节间有距离,如杨属各种。 (2)对生叶:每节相对两面各生一叶,如丁香属各种。
(3)轮生叶:每节上着生3 片或3 片以上的叶轮状,如杜 松、夹竹桃等。
(4)螺旋状着生: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节间距较短,如云杉、冷杉。 (5)簇生:多数叶子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雪松等短枝上的叶。
(6)束生:指2 个叶以上的叶,基部束生在一起,上部是分离的,如松属植物各种常2~5 针一束。
3.叶脉及脉序
(1)叶脉:与叶肉组织区别明显的由维管束组成的叶片的输导系统。 (2)脉序:叶脉在叶片上的分枝方式。
(3)主脉:位于叶片中央较粗壮而明显的脉,又叫中脉或中肋。 (4)侧脉:由主脉向两侧分出的次级脉。
(5)细脉:由侧脉上分出的次级脉,也叫小脉。
(6)网状脉:叶脉数回分枝后,连结组成网状,而最后一次细脉消失在叶肉组织中。 (7)羽状脉:具有一条明显的主脉,两侧生羽状排列的侧脉,如榆树。
植物形态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