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瓦金村完小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

授课时间 课题 教材分析 2024年4月 古诗三首《寒食》 第一周 星期三、四 第一、六节 课型 精读课 备课人:杜文钧 《寒食》是一首寓意委婉的讽刺诗,诗人的笔法巧妙而含蓄。前两句诗写寒食节长安城的景色,由全城而入宫苑,后两句诗写了寒食节里的特殊情形——宫苑里忙着传送蜡烛。全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饱含着作者强烈的不满,将皇帝厚待宦官以及宦官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古诗的教学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的含义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1.会写7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体会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写法读 思 议 品 诵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主要教法 教学时间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说说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语:同学们,在前两课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一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从中了解古代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形式之一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佳作。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元日》(教师出示诗歌《元日》及配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元学生活动 1.背古诗。 2.学生自主发言。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件图片与课文内容结合,直观形象视觉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日热闹、欢乐以及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学们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吧,大家来说一说,分享给同学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学习《寒食》一诗。 会读书,学二、学习古1. 教师简介寒食节。 会思学习这首诗诗,掌握方寒食 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也称1.学生齐读《寒食》。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寒(1)学生明确“寒食”即“寒食节”。 需要学会“宫”法 食节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2)教师简介“寒食节”。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3)教师朗读古诗,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3.初读古诗,疏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易读错的字。 “翃”读作“hónɡ”,不要读一半,读成“yǔ”;“御”读“yù”,不要读成“xiè”。 ◆多音字: “传”在这里读“chuán”,另一个读音是“zhuàn”,组词“传记”;“散”在这里读第四声“sàn”,另一个读音是“sǎn”,组词“散文”。 (3)教师朗读古诗,学生尝试划分节奏。 朗读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指导:朗读时,前两句语调轻松、活泼;后两句语调略低沉,“汉宫”“五侯”读出轻蔑的语气。 (4)学生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 5.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诗歌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夜色降临,宫里忙和“侯”这两个生字。“宫”字形简单,书写时需注意两个“口”上大下小,均略扁;“侯”要和“候”区别开,这两个字相似度高,仅有一竖之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似字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2

过渡:刚刚同学们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等方法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诗句,这为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打下了基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诗句抒发的情感。

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①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点明了时令?(“春城”“飞花”点明了是暮春时节。) ②这句诗中的“飞”字好在哪里?(“飞”字意蕴深远。一方面,“飞”字具有强烈的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飞花”即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色,巧妙地点明了时间。) ③“无处不飞花”即“处处飞花”,诗人为什么不用后者?(“无处不飞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寒食东风御斜柳 ①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春风、柳树。) ②这两种景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春风轻拂,柳树随风舞动。写柳树是为了写春风,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柳枝斜来间接感知。) ③第一句诗写的是整个长安城的景色,这一句写的是哪里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句写的是皇宫里的景色,从“御”字可以看出来。) (3)日暮汉宫传蜡烛 ①这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日暮”点明时间,“汉宫”点明地点,“传蜡烛”点明事件。) ②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明确:“汉宫传蜡烛”是寒食节里的一个特殊情形:寒食节本应该家家禁火,然而皇家却享有特权。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③诗人明明看到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为什么说“汉宫”?(这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借汉喻唐,讽刺寒食节时许多王侯贵族享有特权的黑暗社会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这个问题是理解本诗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要结合前面介绍的有关寒食节禁烟火这一习俗来体会此时“汉宫传蜡烛”的特殊情形。 3

(4)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①结合注释并查找资料理解“五侯”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的意思。(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望中。诗人通过对长安城寒食节风光幸宦官,以致宦官的权势很大,败坏一般性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朝政,排斥朝官。这里的“五侯”指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后两句的就是天子宠幸的这些宦官。) 诗以“日暮”转折,主要写夜晚景象,②说说你从“轻烟”一词读出的意味。用“汉宫传蜡烛”这一寒食节里的特(“轻烟”在这里含有讽刺的意味。) 殊情形讽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是诗6.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人写作意图的体现,抒情含蓄而意蕴(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深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 三、巩固提升 教师巡视,点播 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 完成:1.预习《迢迢牵牛星》 2.做《同步导学》 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四、作业设计 1.预习《迢迢牵牛星》 2.做《同步导学》 板书设计 作业是巩固提高的好办法。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春风轻拂, 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 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美读呤诵是学习古诗词的根本之法!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回归“诵读”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恰恰说明了诵读的作用重大。 教学反思

4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瓦金村完小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授课时间课题教材分析2024年4月古诗三首《寒食》第一周星期三、四第一、六节课型精读课备课人:杜文钧《寒食》是一首寓意委婉的讽刺诗,诗人的笔法巧妙而含蓄。前两句诗写寒食节长安城的景色,由全城而入宫苑,后两句诗写了寒食节里的特殊情形——宫苑里忙着传送蜡烛。全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2s72a5zl55mbv23rb17u3cm9b9nu004n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