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学生姓名 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专业班级 学号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及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日益严峻的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和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确立是以往各类土地利用改进模式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和超越,它以其独有的战略指导性、整体关怀性、全面改革性和动态演进性而成为土地利用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新的里程碑。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倾向及其用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忽视对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进一步加深而人地矛盾,阻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维持人地和谐,减缓土地生态压力,促进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对于保证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方法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一定的土地单元对某种利用方式适宜程度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现状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其评价结果是判断某一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的评判依据,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合理、持续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助于充分了解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状况,有助于在时空上科学、合理、有效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同时有助于使人们对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形成直观的认识,促进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利用有关指标数据和评价方法对河南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评价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为土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依据,为实现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它是对土地适宜性在时间方向的延伸趋势进行的一种判断和评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表现。 1990 年,印度农业研究会(ICAR)、美国农业部(USDA)与美国Rodale研究所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了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System),在此次研讨会上,美国Rodale研究所首次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1991年9月在泰国清迈矩形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以及1993年6月在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召开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众多学者从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内罗毕拟定《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FESLM)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程序和五项评价标准,即:土地生产性(Productivity)、土地的安全性或稳定性(Security)、水土资源保护性(Protection)、经济可行性(Viability)和社会接受性(Acceptability),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姜志翔,2009)。其后,1997年在荷兰召开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习俗法制等多方面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有三类:一类是环境和技术指标,二类是经济指标,三类是社会指标(姜志翔,2009;刘金花,2005;张晓娜,2009)。 另外,国外许多学者也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例如:Berroteran 和 Zinck(1997)以委内瑞拉为例探讨了国家级水平上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的某些指示因素和评价标准。Gameda等(1997)从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接受性5个方面的指示因素和评价指标,探讨了加拿大农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 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家“七五”规划期间,首次将土地利用战略归纳为:“立足国内,贯彻自理更生的方针,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克服土地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开发未利用和利用率低的土地资源;适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耕地;改进地域配置,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倡持续土地利用,防治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环境”(刘彦随,郑伟元,2008)。随着国内土地利用问题的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着眼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早在50年代华南地区橡胶宜林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及70年代末全面展开的综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我国近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1994年《中国2l世纪议程——人口、环境、发展》发表之后,国内许多土地专家开始真正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从不同角度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出多种见解(刘金花,2005)。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成为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国家相关部门也给以了高度重视。2000年7月,我国国土资源部以重点科技项目的形式正式启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张晓娜,2009)。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陈百明和张凤荣(2001)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田冰等(2001)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陈百明(2002)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谭永忠等(2003)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于开芹等(2004)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薛建春等(2010)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周炳中等(2002)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谭术魁等(2006)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12个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梅志敏(2009)为研究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另外傅帆(2006)、黄晶晶(2008)、张晓娜(2009)等在其硕士论文中分别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白易等(2009)结合层次分析法对PSR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具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特征的恩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PS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量化和可持续利用评价。黄绿筠等(2004)、梁湖清(2004)、袁磊等(2010)等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彭建等(2004),卢远等(2004)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进行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陈百明(2001)依据自然特征和利用状况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区域之间重要指标或相同指标的阈值方面的显著差异性,同时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对全国进行了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作为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范围。宋晓丽等(2007)、陈争光等(2010)建立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实证区进行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黎景良等(2007)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然后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与研究成果,正式发表的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相关的文章,并通过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国内外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选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白易,张奇,石哲,等.基于改进PSR模型的恩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 (4):209-214. [2]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197-203. [3] 陈百明.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47-253. [4] 陈百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04-215. [5] 陈争光,刘小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82-186. [6] 傅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荆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路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7] 黄晶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8. [8] 黄绿筠,吕欣苗.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J].生态经济,2004(12):79-82. [9] 姜志翔.基于区域PRED系统的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10] 黎景良,后斌.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粤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719-722. [11] 梁湖清.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J].学术研究,2004(7):37-40. [12] 刘金花.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13] 刘彦随,郑伟元.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4] 卢远,华璀,邓兴礼.丘陵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评价[J].山地学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学生姓名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专业班级学号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及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日益严峻的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njw893xh2xn8u9vn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