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非虚构的特质及其文学价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非虚构的特质及其文学价值

作者:张烁

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01期

摘;;要:非虚构作为一种文学文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内容的真实性和呈现的客观性是非虚构特质的集中表现,这两个特质既给非虚构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非虚构的文学价值也受非虚构特质的影响,较多表现为认识价值和道德价值。 关键词:非虚构;真实;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1-0055-04 近年来,学界对“非虚构”的探讨越来越多,其中以文学领域和新闻学领域居多。《人民文学》从2010年第2期开始设置的“非虚构”栏目引起了不小的震动,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她的非虚构写作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这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获诺奖之前,国内对他的了解和讨论并不多,但真实和诺奖这两个因素,再次使非虚构成为了热点话题。

一、非虚构命名的溯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非虚构的命名和它在中国的发展是存在争议的,非虚构并不是诞生于中国,之后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一)非虚构命名的溯源

“非虚构文学”一词可以追溯到美国新新闻主义的“Nonfiction”,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的巨大变化,美国民众通过电视和报纸看到的世界变化比虚构的小说更加精彩,因此民众和社会变得只看重现实。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说家开始把创作的热情转向了一种特殊的新闻写作。后来美国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开始刊登这类文章,比如《纽约客》和《生活》。“由杜鲁门·卡波特、诺曼·梅勒和汤姆·沃尔夫等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创的新新闻主义(New;;Journalism);和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Novel);也一度形成了非虚构写作的主流模式,以至威廉·津瑟直呼非虚构写作已经成为了‘新的美国文学’”。[1] (二)非虚构在中国的发展

在1980年,董鼎山就曾撰文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Novel)介绍到中国。董鼎山认为“所谓‘非虚构小说’、‘新新闻写作’,不过是美国写作界的‘聪明人士’卖卖噱头,目的是在引起公众注意,多销几本书”。[2]实际上,结合美国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

景和发展可以看出,董鼎文先生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中国本土的“报告文学”与美国的非虚构小说有相似之处,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必要借助一个外来概念来阐述中国文坛的现象。因此,当时这一文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1986年开始,王晖和南平等学者先后在《当代文艺》发表了《美国非虚构文学浪潮:背景与价值》《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等文章”[3],讨论了美国的非虚构文学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发展等问题。后来“非虚构文本”栏目在《钟山》杂志开设过,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2010年《人民文學》提出“非虚构”和“人民大地”非虚构写作计划后,非虚构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包括丁晓原、王晖、孟繁华等学者均发表了他们对中国非虚构文学的观点,批评家也对非虚构作品进行了讨论,其中较受关注的作品是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和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 (三)非虚构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从学者较集中的谈论到官方主流文学开设“非虚构”栏目,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非虚构文学的诞生,主要也是建立在虚构文学与我们之间的一种过于长久的理性关系之上。这种理性关系的时间性因素便导致了理性的异化、虚构的异化,这种异化就是作为一种感性力量的非虚构文学的脱颖而出”。[4]传播媒介的改变和图像化的冲击,当今时代下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虚构带来的快感。猎奇心理促使人们转向真实的社会,找寻现实中的刺激。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紧贴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向人们揭露了传销的骗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传销的猎奇心理。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和网络文学等新事物的冲击下,文学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为自己找回话语权,并且希望非虚构文学的影响能超出文学界。当然,西方非虚构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政治原因,也使我们关注和发展非虚构文学。李敬泽作为《人民文学》的主编,当人们问起为何创办“非虚构”这一栏目时,他说他希望非虚构文学能够探索出比纪实文学更为宽广的空间,使我们社会多种多样的关注点和经验能够在文学中得到体现。从中不难看出,非虚构文学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较真实的反映,能够扩展文学的空间,也可以在大众审美和精英审美间找到一个平衡,扩大文学自身影响的同时也能加快文学自身的转化。

受文学传播途径的影响,一些作家在创作时会将作品影视化的可能性考虑进去,而非虚构文学影视化又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如电影《战狼》等。这些文学外部的原因也促进了非虚构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非虚构的特质和限制

从学者发表的文章、非虚构作品和“非虚构”栏目创办的目的可以看出,非虚构追求的是真实客观的书写社会事实,以在场性和真实性书写中国社会。这也就显示了非虚构的特质,即内容的真实性和呈现的客观性,但这两个特质也给非虚构文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一)内容的真实性及其限制

内容的真实性是非虚构的重要特质,除了作者感情的真实外,它强调作者真实的记录社会状况,不能改变或者遮蔽现实,最好将事情的原貌尽可能地呈现给读者。作者一般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这一特质就要求作家主体的“在场性”。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讲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是作者采访了众多当事人,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如果缺乏了真实性,非虚构和普通的小说就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就像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如果以普通的小说作品来发表,那这部作品可能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关注。

内容的真实性是非虚构的文学价值体现的重点所在,也是判断非虚构作品的重要指标。但文学中内容的真实与物理的真实还是有差别的,在对《中国在梁庄》“非虚构”的讨论中,有人指出“梁庄”这个农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梁鸿也表明“梁庄”并非真名,她认为“不局限于物理真实本身,而试图去呈现真实里面更细微、更深远的东西,并寻找一种叙事模式,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5]这里就涉及到了物理真实和文学真实,非虚构是纪实的,但不是绝对的真实,绝对的真实和绝对的虚构都是不存在的。《梁庄》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梁庄的人和事,梁庄经历的问题和变化就是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文学真实追求的是一种似真感,作者想表达的也不只是现实本身,还有更丰富的东西。 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是有限的真实,作者的主体性,生活的复杂性,创造过程中的文学性,读者接受的不确定性等各个环节都导致了非虚构内容真实性的有限。慕容雪村是在自己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少了一味药》,但是作者本人的精力有限,传销的环境也不允许他充分了解事实本身,即使排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文学加工,最后呈现给作者的真实也是有限的真实。严格来说,非虚构文学或非虚构写作概念本身就有矛盾性。 (二)呈现的客观性及其限制

呈现的客观性既包含了叙述内容的真实,也包含了作者叙述立场的客观性。作者不能有过分的感情投入,以免影响事件的呈现。这个特质偏向新闻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和作者的发挥。作者在写作时,对事实材料是要进行筛选和重构的,事无巨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本是没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作品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取向。所以这里所说的呈现的客观性,即是作家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下尽可能的客观呈现符合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东西,即发挥文学的认识功能和陶冶功能。

为了显示出呈现的客观性,作者会采用叙事策略和整体的加工来统一文章的风格,从而呈现出一种真实感和客观性。像梁鸿以梁庄“女儿”的身份书写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众多的人物、事件和梁庄近30年的变迁,如果没有叙事的加工,作者只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原本顺序依次展现出来的话,读者是不会感受到“事实的冲击”的。这种“有关真实”给读者一种客观描述的感觉,让读者相信这种真实。

非虚构的特质及其文学价值

非虚构的特质及其文学价值作者:张烁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非虚构作为一种文学文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内容的真实性和呈现的客观性是非虚构特质的集中表现,这两个特质既给非虚构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非虚构的文学价值也受非虚构特质的影响,较多表现为认识价值和道德价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mek47p564qfr01784a35m4y31es80157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