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与环境的理性分析
王昭君,梁志华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200433, 1、引言
系统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尤其是系统科学中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它对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信息化系统,
(系统论的分类及其依据,能否画出一张大图,表示以下研究并不全面) 危义斌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构成应包括: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制度、信息化基
[1]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四大要素;
北师大余胜泉博士把学校看做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包含教学思想层、教学实践层和教
[2]学支持层三大要素;
华师大张际平教授提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是由学校信息化应用层、学校信息
[3]化基础因素层和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四个要素;
RAMBOLL Management(Study on 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chool Education)通过对欧洲各国信息技术应用优秀学校的案例分析与总结,认为教育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包含“学校组织”(外层)、“教与学过程”(中间层)和“教师和
[4] 学生”三层,并且构建了系统模型图(图一)。
不难看出,上述专家都对教育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以前仅仅关注教育信息化本身,进化到关注涉及到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各项外部因素,对于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系统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与改进。但各位专家关注的
图一 教育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模型图
以上研究者从系统内部的视角对该系统的内部各组成要素以及系统模型(即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但是,系统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否则就会死亡。因此,系统必须象生物体一样对环境开放,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对环境开放。环境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而且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就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
2、教育信息化系统环境构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 外部环境对教育信息化系统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依据系统论系统是与外部环境之间紧密联系着的,时刻与外部环境间进行着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当开放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内各要素会产生调整,使系统达到一种新的状态。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和分析该系统所处的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与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完善外部环境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系统提供支持和帮助,使该系统能够走上更高一级的状态。根据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外部环境主要指咨询服务、管理服务、培训服务和评估服务四大要素。
咨询 服务
教育信息 培训管理 化系统 服务 服务 评估 服务
管理服务。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财政应抓好资金的计划、管理和运行,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教育主管部门要分解任务,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管理体系。
评估服务。建立各级教学资源中心并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为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应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促进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在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了解地方学校信息化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培训服务。教育主管部门应要求所属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做好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从农村和农村教师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对象分层次开展培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培训模式;组织农村学校开展不定期的校本培训,由乡镇中心校负责督管,通过评优选先使得培训持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