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鼻肠管和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发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鼻肠管,普通胃管,肠内营养,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鼻肠管与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并发症的优缺点。方法:将89例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4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食物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所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食物返流、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进行肠内营养是指临床上为危重病人、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发生了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体外营养的一种常见方法。可是,由于上述患者易存在腹胀、胃排空障碍及胃食管返流等病症,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并发症。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了验证此学说,我院特对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和用普通胃管行胃内营养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3 讨论
长期禁食可导致患者发生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和消化道易感部位感染,而进行肠内营养既能支持禁食患者的全身营养又能保护其黏膜屏障, 促进其肠道功能的恢复[3],所以为长期禁食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鼻肠管的优点 由于需要禁食的患者多为危重病人(其大多都存在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昏迷的现象),而留置胃管会减弱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舒缩功能和吞咽反射,所以使用胃管会使患者发生返流、呕吐、误吸的几率更高(目前已确定留置胃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一个高危因素[4]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鼻肠管,其管端可通过屈氏韧带,所以患者不易发生返流、误吸和肺部感染(主要由于屈氏韧带的括约肌作用)。
3.2 鼻肠管和普通胃管的相同点 进行这两种肠内营养的途径对于患者发生腹胀、腹泻的几率无明显影响。部分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后出现的吸收不良症状,经调整鼻饲量和鼻饲速度后均能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鼻肠管相对于普通胃管来说具有管径小、刺激性小的特点,使用它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营养液的吸收、不易引起并发症,很适合胃肠功能差、需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9例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其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为17~89岁。在此89例患者中,有脑出血患者56例,严重创伤引起ards的患者13例,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患者9例,老年痴呆患者4例,重症肺炎患者7例。将此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情况的差异经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进行营养治疗的方法
1.2.1置管方式 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鼻空肠管(由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由聚氨酯制成,末端呈微螺旋型,管内有不锈钢引导丝,可在胃镜引导下用异物钳将该鼻空肠营养管夹住并将其推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约135~145cm[1] 处。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普通胃管(由杭州富善医疗器材公司生产)由硅胶制成,前端有2个侧孔,置入长度为人体发际至剑突。在放置普通胃管前,护士需先用润滑剂将胃管前段润滑,然后再从患者的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50~55cm,待确定胃管处在患者胃里后,固定胃管即可。
1.2.2营养液的选择和剂量 两组患者使用的营养液均为能全力、百普力或瑞代营养液(选择哪种营养液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患者使用营养液的剂量应从其需要量的20%~50%逐渐增加至营养指标达标为止。
1.2.3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注意事项:①所有患者均需用鼻饲泵泵入营养液,并用加温器将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38oc左右。②在刚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医生需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o ,并将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设为30 ml/h。③在每次输注完营养液后,护士应用温开水冲洗鼻饲管。④医生需每6小时抽吸一次患者的胃腔残留液。如果患者的胃腔内残留液≤200ml,即可维持营养液原来的输注速度或稍减速而增加胃动力药。如果患者胃腔的残留液
≤100ml,则需增加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输注速度可设置为20ml/hr)。如果患者的胃腔残留液≥200ml,则需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的速度[2],待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继续进行肠内营养。⑤医生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腹胀的症状,医生应为其使用胃肠动力药。
1.3 临床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的指标有腹胀、腹泻、返流、误吸和肺部感染。 2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欧希龙, 孙为豪, 曹大中等.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6):655-658.
[2] 王冰,杨小林.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