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蒋志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99-01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学语言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段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段习作是教育工作者的创新之举,加强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思维导图作用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为其提高应用思维导图的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断习作中的发展现状
思维导图也被称之为“心智图”,主要是指表达分散性思维的图形,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围绕中心引出相关的一系列子主题、次主题,并向下以此类推,呈树状图结构,由图形、颜色、词汇、线条等元素构成,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层级关系图进行反映,在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链接点,它可以充分开发脑部的功能,利用听、说、写的规律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感性想象与理性逻辑之间取得平衡。
思维导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通过长期的实践于2011年在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随后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加强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工作的研究,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同时思维导图理论的深化也给予了教师们一定的启发,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以及实践、理论知识的结合。2013年起,关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更是为该教学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契机,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需要对其信度、效度进行进一步完善。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探讨 2.1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中段习作主要是指从写话到习作之间的过渡,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无任何头绪、经验,苦于不知道选择“什么材料”进行习作。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食材是无法烹饪出美味饭食的,多数学生生活空间狭小,自身对生活感悟过少导致想象力以及习作素材缺乏。此外学生对习作存在畏难心理,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增加了习作选材的难度。 在习作教学中,教室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例如以“我的家乡”为题,教师可以围绕该主题进行分解,一般可以分为人、景、事,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将相关的材料进行罗列,然后以块状线条的形式进行保留。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其将素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