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课程性质 责任教师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专业知识 必修 王宇环 课程代码 课时/学分 实践学时 课外学时 030303101249 48/3 0 0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专题 或主题 导论 计划课时 2 实验实践 内容 或课外练习等 序号 主要内容概述 对课程知识域的解读、课程内容的介绍、课程安排、如何学习以1
- 1 -
及参考文献的介绍 功利主义的吸引力、效用的界桑德尔公开课《Justice》7 定、效用最大化原则及其受到的第1-2讲 批评 观看“罗尔斯”、“无知之幕”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罗尔斯9 两个短视频;桑德尔公开课的正义理论 《Justice》第7(2)、8讲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诺齐克的6 桑德尔公开课第3-4讲 国家理论、权利观与资格理论 2 2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罗尔斯 自由至上主义:诺齐克 期中考察 社群主义 公民资格理论 文化多元主义 复习与答疑 3 4 5 6 7 8 9 社群主义简介、自由主义对社群桑德尔公开课第11讲;龚7 主义的批判、社群主义代表人物群公开课《社群主义的共同的核心思想 体观念》 新共和主义概述、公民资格的任9 务、民主公民的美德和行为,以 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 从公民资格推出文化多元主义3 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的五种类型 3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英]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上海三联书店,2004 3.姚大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第二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5.马德普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六、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评分,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部分由出席率、发言、小组内评分、组别间表现4项指标构成,占比为1:1:2:1。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