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乡村建设的启示
作者:袁敏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3期
【摘要】2020年3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对法治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家当时提出的“以法治国”、“一断于法”、“刑无等级”等主张,是当时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法家法治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来看,当下正在建设的法治乡村、法治社会,是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建设法治乡村,就要从法家思想中汲取智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基因,加强法治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与时俱进,大力革新,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从而加快我国法治乡村和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法家法治思想;法治乡村;启示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最先提出法治的先贤。在中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已经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法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法治思想也成了中国建设法治乡村的珍贵思想来源,从实践中寻找法治乡村改革的方向,从法家思想中汲取建设法治乡村的养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资源,增强中国法治乡村建设的思想底蕴,加快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改革步伐。
1 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1 制定法律,以法治国
历史事实不断证明, “人治”为本的管理体制必定会使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走向灭亡。《五蠹》中提到: “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意思就是说,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而设立统一的标准,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确立一个人们普遍遵守的规则,即广义的法。《韩非子·难三》中提到:“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要编纂法律,制作成文本,放置于官府中,让官吏依法断案,还要把法宣传到乡里百姓之间,使百姓知法懂法守法。同时韩非子还说,贤人治国的方式,不是让人们成为君子,而是使大家不做坏事。在一国范围内,道德高尚的人不可胜数,让那些少部分作奸犯科的人不去做坏事,国家便能太平。君王治理国家,是用大多数世人的力量去感化、惩罚那些小部分作恶之人,使他们不再作恶。因此,管理一个国度,不要总是去提倡那些好的道德传统,而
法家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乡村建设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