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学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 1 -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是一项是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 “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D. 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 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的典型音调。

D. 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B.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 2 -

C.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D.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表述可以的自,“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是魏晋风度的体现, 不是它出现的原因。

2.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第三段表述“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 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可知,当时的文人能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觉醒。 3. 试题分析: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只是着眼于评价作品的文笔和意境,并没有着眼于评价作品是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这个结论是作者提出来的。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

- 3 -

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旧唐书?郑覃传》,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B.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C.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D.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 “忝”,常见敬辞,表示“做什么事于您有愧”,成语“忝列门墙”即指“教授我这样的学生于您有愧”。

C. “博士”,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太医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D. “罢”,中国古代官制任免的词汇,意为“免去官职”;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还有“黜”等。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覃身为谏官,直言进谏。穆宗即位之始,正是吐蕃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 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

- 4 -

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远的准则。

C. 郑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他认为进士虚浮,建议取消进士科,并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举例劝谏皇帝,但皇帝没有同意。

D. 郑覃晚有恶疾,受到优待。他晚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他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2)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 【答案】4. B 5. B 6. D

7. (1)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竟然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

(2)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只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借助这些意思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

- 5 -

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4学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李泽厚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cvm7qurr44s0w0d4ij47hq70zb7d011w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