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德育工作论文
机缘巧合,让我走进了开景公学这所寄宿式民办学校,因为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帮助,我担任了班主任一职。刚来这所学校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时,我打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大多长期没有父母的疼爱,大多性格内向,大多成绩不优……现在又要承受这样重的学习压力,这样沉的思乡之苦。怜爱之情打从心底油然而生,我暗下决心努力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这些孩子们”的班主任。 做孩子的“知心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居多的 寄宿式学校,我认为“师者,应知其心、明其意、与其同趣”。做到了这些,理所当然是孩子的“知心人”。可这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这要求教师首先做到爱孩子,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条件。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但怎样把自己溶入其中呢?
接班第一天我把办公桌搬进了教室,我悄悄地看着他们下课时的游戏,细心地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我总把那些爱说话的孩子叫到身边一起聊天,刚开始我只当听众。渐渐的我也加入他们的“集团”。我毫无避讳和他们一起聊我儿时的事,我的爱好,我的理想,我最想去的地方,我对现行的一些事情的看法。这时他们会不时惊讶地说出“马老师,你也和我一样啊”、“马老师,这事你也干过啊”、“马老师,我俩在这方面太像了”、“马老师,我们是‘同类’握个手吧。”……随着这样话语的出现,这个“聊天团”越来越大,那些当天没说上话的、羞于表达内心的,都把自己的心事变成了“小纸条”塞满了我的办公桌,他们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人”。当然与此同时,他们也明白
了现在他们不该做的有哪些事。
所以一个好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每当想起与孩子们在一起时放声的高谈、爽朗的大笑,我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童年,这并不仅仅是我成了他们的“知心人”,而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幸福与快乐。
二、营造“爱的家园”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给予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是营造“爱的家园”的基础。
“寄宿式学校就是你们的另一个家,班主任就是你们的另一个父母,同学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这是我刚接班上课时的第一句话。为此在他们面前我从不称自己的班级是“六(2)或六(3)”,也不直呼寝室号,“回家了,孩子们”这句话是我常唤他们回班、回寝的“暗语”。我从家中带来螺丝刀、锤子、钳子,自己努力修门栓、钉挂拖布的钩子、修窗栓、修寝室的床板上突起的钉子、给他们买晾袜子的多头夹子……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的他们也会主动的维护、维修班级和寝室的公物,也会带一些家中富余的物品来班级或寝室供大家用。每月给同在这个月的孩子过“集体生日”是最让他们高兴的,接到祝福的同时更让他们在远离家乡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直到有一天,在我生日当天我收到一封有着不同字体的“信”时,我再也忍不住掉下了幸福的泪。这是所有孩子每人一字写给我的生日祝福,信中孩子感谢我把他们当成了“宝”,同时他们也把我这个“知心人”当成了“宝”。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在这个“爱的家园”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爱,我也收获更多的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收获的是无穷的幸福。 三、关注“弱势群体”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对于一个满身是刺的孩子,
他把所有人的关怀都当成别有用心,当成施舍,由心灵深处散发开的疏离、愤怒,甚至仇恨,那是嗜人的情绪,啃噬了孩子纯洁的心。由此,我们看到了班级弱势群体在边沿挣扎,渴望得到重视的眼神。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爱心、关心、耐心。 记得去年秋天我班的郁铭诚头上挤满了洗头膏往浴池走去,半路上帮助一位后勤老师推车,结果手指被砸伤。从医务室回来后,他一个人顶着一头洗头膏趴在课桌上哭。虽然平常他不爱说话,作业也经常不写,还时常冒出一些让别人都无法接受的想法,但现在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迅速提了两暖瓶水,把他硬拉到水笼头前,亲自给他洗了头。这孩子有些不好意思,洗完头小声地说了“谢谢”跑回了教室。打那以后,他居然能按时的完成作业了,每天上我的课总是聚精会神,回答问题也渐渐多了起来,当我正为他的变化感到奇怪时,他的作文《令我难忘的一件事》让我明白了,就是那天的“洗头”事件,触摸到了他的心灵。
课余时间,我拿起针线、胶水给孩子缝衣服、粘鞋子,先从班级里不爱说话的、成绩差的孩子做起,渐渐的这些孩子不再拒我“千里之外”。
其实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却是“弱势群体”时刻盼望得到的爱。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弱势群体要付出更多的关心,不急躁、不武断,不伤害。在教育引导弱势群体时,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孩子的憧憬,老师要关心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指导,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乐于去接受。用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呼唤,只有真正的关心,才不会使爱心变成“伤心”。 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班主任应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地做思想理工作,充分利用鼓励、表扬的力量,使那些激浪中漂泊的“小船”迎浪远航。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聪明,但特别调皮,而且作业拖拉的学生----赵宇阳。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课任老师见到他也头痛。每天到我这里告他的状的老师、学生交
替进行。我也找他谈了很多次,但效果不明显。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有头脑,非常热爱班级,还很有创新思维。正好班级要举行“主题班会”,我决定让他来策划、主持。当我要把这项任务交给他时,他奇怪地问我:“老师您不怕我给弄砸了?”“弄砸了?我想这不是你赵宇阳的做事风格。”我激将道,他一听来了劲头不再退缩。第三天就把“策划稿”拿给了我,我与他一起细心的修改,最终由他成功地主持了那次主题班会。
自那次以后他对学习似乎上了心,可好事不长,他的右手受伤了。我见他总是低着头提不起精神,一问才知道眼看要毕业考了,他自己有些担心,课任老师又劝他不要参考,以免拖班级后腿,看见这么调皮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忧愁,足以见得他已经爱上了学习。我问他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在上战场前逃跑的士兵是逃兵,但负伤仍战的士兵,即使大败而回也是个英雄。因为他赢了自己,赢了坚强,更赢了对战役和战友的忠诚。”他猛然抬起头坚定地说:“马老师,我明白了。请你相信,我不会当逃兵的”。考试结束,他的成绩优秀,此后上 课更是认真。毕业时我把学校的“进步之星” 奖状颁发给他,还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会让个性不同的孩子走向通往成功的大道,这就是“鼓励、表扬”的艺术,它可以能温暖一个人,还能改变一个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宽严相济,慈爱随行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管理者,首先应从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强化常规管理。而抓班级常规管理,就当从一个“严”字入手。
当班主任的第一节课,我便宣布我的治班“大政方针”,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而且对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务必遵守。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周,班级卫生搞得一团糟、考勤更是不能提。为此我用了各项制度约束,又采用了批评、罚扫地等一些方法。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觉得这处以罚代管,势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班规班纪的认同及对班主任的信任。自己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到“嘴勤腿勤心眼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此我将班级的卫生和考勤细致化,把每块卫生区具体到了每组的每个人,把一天中每个时段该做的事具体到了每个人,然后张贴在教室内。刚开始时大家都不适宜,渐渐的形成了习惯发现班级在每大周的“量化评比”时拿到“奖旗”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就更加努力的按照制订的“班规”去做了。
其实这所谓“班规”。在执行时,班主任应以 “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份“慈母心”。 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及艺术。 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就是要爱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教师是不仅要成为一个孩子的教导者,还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上课时,向学生露出亲切的笑脸,投去友善的目光,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下课时,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气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就是要爱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人才能自爱、自严、自重;
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因此,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就是要爱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爱而不严,学生成不了才;严而不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爱的教育》中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深沉的爱,是学生尊敬教师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对教师热爱的源泉,每个教师劳动的内涵在于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既然我已经选择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愿意永远保持与拥有一颗永远童真的心。爱孩子,努力做好班级的舵手,努力做好孩子成才的导师,努力做好孩子灵魂的塑造者,与学生以心交心,用充满理性的爱来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给他们插上探索知识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