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多胚现象:大多数裸子植物所具有的现象,指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劲卵器中 的卵细胞
同时受精,各自发育成 1 个胚,形成多胚,称为简单多胚现象; 或由1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 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是裂生多胚现象。
2. 双受精现象:即花粉中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成2n的合子,发育成
胚;另 1 个与 2 个极核结合形成 3n 染色体的合子,发育成胚乳。
3. 连萼瘦果:由二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瘦果。其果实为合生的萼筒所包围。
是菊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4. 趋异进化:来源于共同祖先的分类群,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发展变异特征,叫趋异进化。
5. 趋同进化: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植物,由于生活在环境条件相同,在长期的适应过程
中,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形成了相似的特征,这种进化方式叫趋同进 化。
6. 壳斗:壳斗科植物的总苞由多数坚硬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成杯状或囊状,半包或全
包坚果,此总苞特成壳斗。
7. 蔷薇果:蔷薇属植物的果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
果。如金樱子。
8. 合蕊柱:是指雄蕊和花柱(包括柱头)合生在一起,它是兰科所具有最突出的一个特
征。
9.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花轴缩短而扩大,全形呈头状,其上着生有多数无柄
的花,它是菊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10. 柔荑花序:花序为无限花序的一种, 由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 (2 分) ,
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 (1 分) 。
11. 肉穗花序:多数单性或两性无柄的小花着生于肥厚而肉质化的花轴上。如天南星的
花序。
12. 表型分类学:也叫数值分类学,以等量加权为原则,选取尽可能多的性状并予以数
值化,通过计算机运算对所有的分类性状作出总体估量,用全面相似性进 行分类,并用性状相似性系数表示亲缘关系。
13. 系统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分类、亲缘关系、起源和进化。具体的说,是在植物 分类学工作
的基础上研究种级以上植物类群的系统发生, 推断它们之间的 亲缘关系,从而建立可反映这些类群进化历史的分类系统。
14. 分支系统学:根据同源和进化的观点,将性状划分为近祖的、近裔的和自近裔的, 只利用共近
裔性状确定共同祖先的姐妹群, 用姐妹群和它们的最近共同祖 先构成单系,由单系进行归类。
15. 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 字构成,第
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后面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 个植物命名的作者,故第三个是命名人。
16. 同型叶:同一植物体上的叶在形态、结构功能上相同,既可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产生 孢子囊。 17. 异型叶:通常指蕨类植物同一植物体上的叶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不同,有两种叶, 即营养叶与
孢子叶。
18. 单体雄蕊: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联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 体雄蕊 (2
分) 。是锦葵科重要特征之一 (1 分) 。
19. 二强雄蕊:一花具四枚离生雄蕊,其花丝两长两短。如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是对 虫媒传粉的
一种适应。
20. 聚药雄蕊:为雄蕊的联合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它是菊科的一进 化特征,是
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结构。
21. 蔷薇果:蔷薇属植物的果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 合果。如金
樱子。
22. 瓠果:是浆果的一种,为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由具侧膜胎座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发
育而来 (1.5 分) 。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坚硬的假外果皮。 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 (1.5 分) 。
23. 佛焰苞:指包围整个肉穗花序的 1 枚大苞片,如天南星科植物。
24. 生物学种:以生殖隔离为标准划分的种称为生物学种。指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 位,能够交
互繁育的自然群体,这个群体与其它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相互隔 离的。
25. 颈卵器:苔藓等植物、蕨类植物和绝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 由一细长
的颈部和一膨大的腹部组成。 颈部的外壁由 1 层不孕的细胞构成, 中央有 1 条沟称颈沟,颈沟内有 1 列颈沟细胞,腹部内有 1 大的卵细胞和
1 个腹沟细胞。
26. 连萼瘦果:由二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瘦果。其果实为合生的萼筒所包围。 是菊科的
重要特征之一。
27. 生物学种:以生殖隔离为标准划分的种称为生物学种。指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 位,能够交
互繁育的自然群体,这个群体与其它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相互隔 离的。
28. 瓠果:是浆果的一种,为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由具侧膜胎座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发 育而来。花
托与外果皮愈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坚硬的假外果皮。中果皮和 内果皮肉质化。
29.. 蝶形花冠:为两侧对称花冠的一种,其花瓣 5 片,下降式覆瓦状排列,旗瓣最大, 位于最外
方,龙骨瓣最小,位于最内方。它是蝶形花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30. 小穗:是一个穗状花序,由两个颖片和 1 至数朵小花组成。是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 要特征之一。
31. 厚囊性发育:孢子囊原始细胞发生于表面的一群细胞,孢子囊形成后有数层囊壁。 32. 寄生: 凡是从活的动、植物吸取养分的方式。
33. 模式种:以某个个体的形态特征为模本划分的种称为模式种,也称形态学种。
34. 颈卵器:苔藓等植物、蕨类植物和绝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 由一细长
的颈部和一膨大的腹部组成。 颈部的外壁由 1 层不孕的细胞构成, 中央有 1 条沟称颈沟,颈沟内有 1 列颈沟细胞,腹部内有 1 大的卵细胞和 1 个腹沟细胞。
35. 孤雌生殖:由一个卵细胞不经过受精的结合,直接形成孢子体,称为孤雌生殖。
36. 上升式进化:指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方式。这种进化方式表现 在植物的营
养体、 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 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多个方面, 进化的结果是植物组织结构复杂、功能完善、对环境适应能力增强。
37. 侧膜胎座:一室的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
38. 特立中央胎座:复子房,子房的隔膜消失成一室,由心皮基部和花托向上愈合,向 子房中央生
长为特立中央的短轴,如石竹,马齿苋,报春花等。
、问答题
1. 菊科植物在虫媒传粉方面有哪些特殊的适应构造? 答:菊科花色鲜艳、具蜜腺、花粉粒表面粗糙等一般特征,同时也有特殊构造适应昆虫 传粉(2 分) 。首先,菊科的头状花序功能上如一朵
花,配以鲜艳的花瓣似的舌状花、 假舌状花, 以招引昆虫传粉, 而数朵小花集生于同一平面, 可以减少昆虫飞行次数, 提高了昆虫的传粉效率 (3 分) 。菊科植物的花雌雄蕊异熟,聚药雄蕊,即花药结合 成药筒,且药室内向开裂 (3 分) ,因此。成熟的花粉粒就落到花药筒内。当昆虫采 蜜时,引起花丝收缩,或花柱伸长,柱头下面的毛环把花粉从花药筒推出,花粉被 来访者带走。此时,雌蕊开始成熟,柱头伸出花药筒外,柱头裂片展平,接受花粉 (2 分 ) 。
2. 为什么说菊科是木兰纲中较为进化的类群? 答(1):在地质历史上,菊科起源最晚,其化石仅见于第三纪的建新世 (1 分) 。(2): 菊科为木兰纲中最大的科,约 3 万种,大部分为草本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