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诗经-两首》课文解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古人写诗,一般都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所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当是弃妇归返途中涉渡淇水时所见到的河岸上桑树的实际形象,而上章的“桑叶沃若”的景象则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比联想”。淇水之畔,桑叶现时的黄而陨与忆念中的“沃若”润美所构成的触目惊心的对照,反映了爱情由盛而衰的急变。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罪恶的结局呢?因此,女主人公转为血泪的控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全是那个负心男子犯下的罪孽。

赏析这一章,还要注意“淇水汤汤”句。诗中三次提到淇水,首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本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也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婚姻生活的见证人。因此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开始了她的回顾。涉淇订约后经过一次次焦心的盼望,终于盼来了行媒迎娶的婚车,“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婚的自然延展,是他们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又怎么会想到这同时也是她悲剧的起点?现在,她又来到这淇水边,秋风瑟瑟,落叶缤纷,女主人公的命运犹落叶随风飘零。面对滔滔江水,她会作何感想呢?她的爱和幸福随滔滔江水永远地流去,她伤心的泪如滔滔江水流逝不尽,她的怨恨如滔滔江水在胸中翻滚。她万箭攒心,不可压抑地迸发出了愤怒的抗议:“士也无极,二三其德。”

第三、四两章是全诗的重心,在前两章叙述的基础上转为抒情,女主人公追悔自己自陷情网,控诉氓“二三其德”,薄情寡义。 三岁为妇,靡①室劳②矣;(多年的媳妇熬不出头,家中的苦活哪桩不是我挑!①靡:mǐ,无,没有。②室劳:家中的劳苦活。另解“室”,是“恎”的借字。《广雅·释诂》云:“恎,惧也。”“靡室劳矣”,不怕劳苦。恎,dié。)夙兴①夜寐②,靡有朝③矣。(早起晚睡天天如此,年头年尾朝朝日日。①夙兴:早起。夙,早,sù。②夜寐:晚睡,寐,mèi,睡。朝:一朝一日。另解“朝”,通“佻”,《广雅·释诂》云:“佻,佚也。”佚,安逸,“靡有朝”,意谓没有过安逸。佻,tiāo。)言①既②遂③矣,至于暴④矣。(你的心愿已经满足,对我的态度却变得凶狠。①言:句首助词,无实在意义。②既:已经。③遂:顺心,满足。④暴:残暴,凶暴。)兄弟①不知,咥②其笑矣。(乡里亲邻怎知情呀,见我回家讥笑不停。①兄弟:当是泛指,包括亲戚、家人、邻居等。②咥,xì,讥笑。)静言①思之,躬②自悼③矣。(我默默地思前又想后,自个儿伤心泪向肚里流。①言: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②躬:自己。③悼:伤心。)

第五章写女主人公走投无路的处境。在夫家,尽管她任劳任怨,承受家庭重担,“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是丈夫对她不但不体谅,反而“至于暴矣”,把她扫地出门。剩下一条路,唯有回娘家,但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于是她悲痛万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两句值得重点玩味,这是女子返渡淇水时

所预想的到家后的情景,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休归途中预想到“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出于同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在夫权社会里女子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不平等的舆论压力。往事不堪回首,前程又复可畏,至此,女子不能不发出一声哀叹:“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由他人酿出的苦酒,竟然只能全由自己一个人轱辘辘吞下。这是何等的悲伤和痛苦!

及①尔偕老,老使我怨。(当初说和你白头偕老,现在想起来一肚子悔恨。①及:同。第二句的“老”就是“及尔偕老”的省略说法。)淇①则有岸,隰②则有泮③。(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个边。①淇:淇水。②隰:xí,低湿的地方。另解,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③泮:pàn,通“畔”,岸,水边。)总角①之宴②,言③笑晏晏④。(小孩子年幼无知打打闹闹,许愿发誓只当是开玩笑。①总角:古时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②宴:欢聚。③言:音节助词。④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对这个句子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根据这个句子断定诗中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住一起,青梅竹马,后来男方迁往了别处,所以这句诗当译为“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烦愁”;另一种说法是,此句是为了与下一句形成反衬,意谓男女间的山盟海誓,如果是小孩子搞游戏,那是不能当真,但对于成年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么可以轻易地自食其言?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信①誓旦旦②,不思其反③。(堂堂男子真挚诚恳赌咒发誓,没想到出尔反尔如成儿戏。①信:真实。②旦旦:诚恳的样子。③反:违反,指背

弃誓言。)反是①不思,亦已②焉哉③!(他背信弃义的事我也不想了,就这样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①是:这,指誓言。②已:了结。③焉、哉:均为语气助词。)

最后一章表示女主人公对负心汉的怨恨和决绝。“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是痛苦中沉思冥想后的觉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清醒后的断然决绝。

本章是上章女主人公在进退维谷的困境中烦乱心情的自然延展:“像这样下去,即使与你白首到老,只怕更增加我的哀怨。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个边。我的怨愁又何时能完?温存的言笑,旦旦的誓言,还在我眼前,又何曾想到竟一朝反悔;既然你反悔了呵,那就不必再苦苦追思,过去了的一切,也只有一丢了事……”女主人至此,已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只有那无声的哀思,在引动着读者对她后来遭际的担心与关怀。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这两个句子,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用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课本对句子本身意义的解释是正确的,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也没错。但是,它反衬了什么?课本的注释未见准确。这两句从思路上讲,它应承“怨”字而来,反衬抒情主人公的“怨”情无边无际。就是说,淇水再宽也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而我的“怨”情则无边无际。这“怨情”,既有对负心男子的怨怅之情,也有对自己的怨艾、怨苦之情,这样讲才更符合女主人公的心境。

《两首》课文解读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诗经-两首》课文解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古人写诗,一般都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所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当是弃妇归返途中涉渡淇水时所见到的河岸上桑树的实际形象,而上章的“桑叶沃若”的景象则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比联想”。淇水之畔,桑叶现时的黄而陨与忆念中的“沃若”润美所构成的触目惊心的对照,反映了爱情由盛而衰的急变。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罪恶的结局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42i7mkaa1wxgu8k8be9y6ym8c7oz00m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