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doc 194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下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 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 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二)应对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
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关键内部控制
一、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
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doc 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