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8、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技术概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蟹、甲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蟹、甲鱼)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蟹、甲鱼)双丰收。这种方式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松土,减少了除草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支出,有效减缓了农业面上污染,进而提高种养品种的质量安全,不仅降低了种稻成本,同时通过稻田养鱼,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在养鱼上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渔民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稻积极性,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同时,随着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减少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实施,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推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产增效情况:“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建立上述稻-鱼、稻-蟹、稻-鳖、莲-鱼等养殖模式,可实现鱼亩增产100千克,亩增收1000元以上,蟹亩产75千克(3两以上),莲增产10%。

技术要点:

(一) 稻田养虾技术

1、开挖虾沟 1)挖沟

利用稻田来进行小龙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 m,水深1.5-2.0 m,最浅不低于1 m。

2)筑埂

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1.0 m,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3 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跑,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5)干沟消毒

2

在放养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水面用生石灰1500kg/hm化浆泼洒。干沟消毒的目的是防止乌鳢等敌害生物留存在稻田的回形沟和田形沟中,捕食小龙虾幼虾。

6)水深

回形沟和田形沟中水深10—11 月控制在0.8 m左右,越冬时水位不低于1m,最好为1.2m,结冰时要在沟四周和中央打孔,并用稻草等草类堵塞孔口。3月中旬至4月底,依据天气和温度变化水深由深变浅,为0.5 m 左右,5—9 月水深由浅变深,控制在0.8-1.2m之间。稻田中10—11 月水深控制在0.3 m 左右,12 月至翌年4 月或5 月水深控制在0.5 m 左右。 2、移植水草与稻草留田

“虾多少,看水草”。小龙虾摄食水草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以及陆生的草类,种植水草的面积以不超过总面积的2/3 为宜。在回形沟和田形沟中,当种植与移栽水草缺乏时,应及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草。另外,当水稻收割脱粒后,应尽可能将稻草还回到稻田和沟中,以增加稻田中的肥料和饲(饵)料。 3、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

1)第1季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4—5 月选择体青色,体肢完整,无病无伤,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虾,体重要求在6-8g/尾之间,最小不能低于5g/尾。放养密度为

2

300 kg/hm,规格为120-130只/kg。养殖到7—8月达到40g/尾左右的商品虾规格。7—8月将其全部捕捞销售,干沟消毒,准备第2季商品虾养殖。

2)第2季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7—8月选择体青色,体肢完整,无病无伤,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虾,体重要求在6-8g/尾之间,最小不能低于5g/尾。放养密度为975

2

kg/hm,规格约为130 只/kg。养殖到翌年4—5 月达到40 g/尾左右的商品虾规格。4—5 月将其全部捕捞销售,干沟消毒,再准备第1 季商品虾养殖。 4、投饲

养殖水温回升至15 ℃以上时,要实施强化培育。小龙虾除“种草、投螺”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在虾苗阶段,要以基础饵料为主,同时配合投喂少量人工饲料。基础饵料主要包括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水生昆虫幼体,人工饲料主要是粉状饲料,如青糠、麦麸、豆饼等。5月以后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加快,关系到亲虾的性腺发育,此时期主要投喂麦麸、豆饼及嫩的青绿饲料,如南瓜、山芋、瓜皮等,同时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螺蛳。8—9 月小龙虾大量积累营养,以便顺利安全越冬,此时期应多投喂添加了脱壳素的动物性饲料,既能满足其积累营养的需要,又能满足其脱壳的需要。投喂时每天早、晚各喂1 次,早上少量投喂,以晚上投喂为主,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根据具体情况均匀投喂。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小龙虾体重的8%-12%,干饲料或配合饲料则占3%-5%。 5、 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

及时进行水质调节有利于小龙虾正常生长发育。保持虾池溶氧量5 mg/L 以上,pH 值7.0-8.5,透明度35 cm 左右,每10-15 d 加换水1 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原水量的1/8-1/5;每20 d 泼洒1 次生石灰水,每次水面用量45-75 kg/hm2;每15 d 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1 次。水位不可太深,通常保持1.2 m 左右,每天早、晚各巡塘1 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脱壳虾管理

通过投饲、换水等措施,促进小龙虾群体集中脱売。脱売后及时添加优质饲料,严防因饲料不

足引发小龙虾之间的相互残杀。 3)补施追肥

饲养期间,要视池水透明度适时补施追肥,一般每15 d 补施1 次追肥,追施有机粪肥

2

225-300 kg/hm。 6、稻田田间管理

稻田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施药、施肥和防敌害等,保证商品小龙虾养殖的成功、健康和安全。 1)水稻施药

试验证明,商品小龙虾对多种农药非常敏感,施药时要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制剂。施药时严格遵守安全使用浓度,确保小龙虾的安全。能喷药于水稻叶面的要尽量喷于叶面,不喷或少喷入水中。水剂喷雾宜选择在下午进行,下午稻叶干燥程度大,大部分药液能较好吸附在稻叶上。施药后稻田中的水最好不要流入沟中。 2)水稻施肥

稻田施肥尽可能施用生物肥和腐熟的有机肥。稻田基肥一定要施足,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追肥要少施。禁止使用对小龙虾生长阶段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 3) 防敌害

养殖商品小龙虾,一年四季都要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如蛙类、鼠类等。 7、合理捕捞

7—8 月,先用地笼将商品虾起捕,再干沟捕捞,获得第1 季商品虾。翌年4—5 月,先用地笼将商品虾起捕,再干沟捕捞,获得第2 季商品虾。

(二)稻田养蟹技术

1、田块选择与工程设施: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和没有污染的田块养殖中华绒螯蟹。年初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将稻田分成每块2亩的小块,每块以田畦相隔,每小块稻田彼此相通。田埂要坚实牢固,内外坡比例为1∶3,高度和顶宽均为50厘米。在蟹田四周的埂上要围设两道防逃设施,第一层用聚乙烯网布覆盖埂坡,外面覆盖一层泥土,主要作用防止中华绒螯蟹打洞逃跑;第二层用稻田养蟹专用防逃膜围起封闭式防逃墙,高出田埂50厘米,地下埋入20厘米,每隔50厘米要用直立插入地下的木杆或竹竿加以固定。在上、下水口处要设置40目的防逃网。平整土地的同时将田间的一切杂物及田间老鼠等一切有害生物清除。

2、水稻的种植:

1)水稻品种的选择及插秧:选用米质优良,抗倒伏,抗病且适合当地区气候特点的品种。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水稻插秧的时间尽量提前,以便尽早地把蟹苗放入稻田。

2)施肥:翻土耙地时采取水封的方法灭草,以后可通过中华绒螯蟹清除田间杂草。不得使用化学制剂药品。有机稻田养蟹种稻应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提高蟹、米质量,追肥应避开蟹蜕壳期,采用少量多次追肥法。

3、蟹的养殖管理:

1)蟹的选择及运输:选择活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和发光发亮的扣蟹为宜。可请卖方代养,省去运回暂养的环节,减少了因修建暂养池人力、物力等的经济投入,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运输时,将选好的扣蟹用泡沫箱装好用冰块降温运回,直接放养。

2)蟹的放养:5月下旬,将运回的扣蟹及时地放入温度适宜稻田中。放养的扣蟹每亩4-5千克,规格160-200只左右/千克。

3)科学投饵: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及不同季节进行科学投饵。要注重饲料营养的全价性。总的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早期多投动物性饵料,生长的旺季,动、植性食物并重,后期多投含淀粉量高的精饲料。精饲料日投饲量18℃以下按蟹体重的5%左右投喂,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前期日投1次,傍晚前投喂;生长旺季日投2次,上午9时左右增投1次,白天投量占总量的30%,傍晚投量占总量的70%。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鱼、小虾、鸡内脏等,植物性饲料以豆饼、马铃薯、南瓜等为主。将一些投喂的饲料煮熟,既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又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消化和吸收。坚持每天“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看季节、看水质、看天气、看吃食情况”的“四定、四看”的投饵原则。定质:要求饲料新鲜,适口性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配比合理,腐败变质饲料不喂。定量:放养早

期,蟹苗小,饲料应适当多投一些,随着中华绒螯蟹逐渐长大,摄食能力增强,投喂量可适当减少一些。定时:中华绒螯蟹白天常隐蔽在阴暗的地方,黄昏、夜间出来觅食,因此,投饲时间应在傍晚。定位:饲料相对集中投喂在几个地点,饲料投喂在接近水面的饲料台上。初投时可全池投喂,以后逐步驯化中华绒螯蟹到点上摄食,这样可以使蟹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蟹的生长发育。看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中华绒螯蟹开始全面活动,中华绒螯蟹的摄食量逐渐增大,四处寻找食物。特别是8-9月两个月中华绒螯蟹摄食强度最大。一定要注意投喂的量及不同时期的动植性饲料的搭配。看水质:水质清新,可大量投喂;水质肥,浮游生物数量多,应控制投饲数量。看天气:晴天水温高,应多投;阴天、雨天,气压低,应少投。看蟹吃食情况:每天清晨寻田,检查其吃食情况。如投饲后饲料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饲量,反之则少投。稻田里生物的数量也是决定投喂数量的因素之一。

4)水质调节:前期水层要浅,保持10厘米即可,以利于提高水温及中华绒螯蟹蜕壳;中期水层要深,保持15厘米左右为宜;后期要勤换水。养蟹稻田可3-5天换1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换水1次,避免水温过高,影响中华绒螯蟹正常摄食生长。每次换水应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进行,其换水量为田间规定的1/3-1/2。水位要保持离水稻畦面15厘米。换水时水温差不能大于3℃,还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江河灌区水源。

5)科学管理:每天坚持五查五定:养殖期间要坚持每天巡田检查1-2次。查有无剩饵,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查水质水体,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查防逃设施是否牢靠,定维修加固措施;查有无敌害,定防范措施;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4、捕捞成蟹:

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在9月上中旬中华绒螯蟹可达性成熟。利用中华绒螯蟹性成熟季节上岸的习性,徒手捕捞,可占总产量的70%以上。中华绒螯蟹在昼夜间有三个活动高峰:第一次为凌晨4时30分至7时,第二次为傍晚16时至20时,第三次为午夜的22时至24时。在活动高峰内捕蟹效果最好,尤其是第一次高峰收获量最高;然后可放干田水,干田捕捉,虽然有些蟹钻入洞中,但多数夜间仍会爬出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将稻田中的蟹捕尽。

(三)稻田养鳖技术

1、稻田选择。养鳖稻田应选择便于看护,如房前屋后离住处较近的田块。同时,应用的地势要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

2、防逃设施。鳖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特性,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重要环节。应在选好的稻田周围用砖块、水泥板、木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沿内伸15厘米,围墙和压沿内壁应涂抹光滑。并搞好进、排水口防逃设施。

3、开好鳖沟。应在稻田内开鳖沟。也可用田边的条沟代替,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一般鳖沟上宽3米,底宽、深1.5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确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

的20%。在田中央建沙滩,以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所用,一般为南北向,长5米,顶宽1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

4、鳖苗投入。稻田养鳖要根据条件合理放养,掌握好放养密度。过稀浪费水面,过密影响鳖的生长发育。根据经验,一般情况,放养2龄以上的鳖种,每亩300-600只为宜。如果准备繁殖仔鳖,则每亩可加放50-60只6龄亲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养鳖的稻田一般应放养少量大规格鲢鱼,以净化水质。

5、饲养方法。鳖是偏动物性饲料的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及动物尸体。幼鳖多食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等。成鳖主食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也食大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如果有条件,最好投喂部分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6、水质管理。水质和水温对鳖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要注意观察水色,分析水质,经常加注新水,适当控制水位,一般水深应掌握在15-20厘米之间。还要调节水温,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深稻田水位。同时,为防止中毒,养鳖稻田一般不用农药治虫。

推广情况: 江苏、湖北等地开始大规模养殖,山东省在济宁、淄博等地开展相关养殖模式的推广,作物和水产品的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适宜区域:济宁、枣庄、淄博、临沂等稻田、莲田养殖区域

注意事项:注意不使用违禁投入品,建立登记制度,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

8、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技术概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蟹、甲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蟹、甲鱼)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蟹、甲鱼)双丰收。这种方式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松土,减少了除草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支出,有效减缓了农业面上污染,进而提高种养品种的质量安全,不仅降低了种稻成本,同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2n57mzmi35m4y31ezc5v45r56fh1008x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