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二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452

考点1 常见的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

1.[2019天津,4,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本题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呈现信息,考查实验操作,重点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发展考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1命题角度2 2.[2018江苏,5,2分]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 Cl2尾气

本题源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91页实验4-2,考查基本实验操作、Cl2的实验室制备等。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1命题角度1 考点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2018全国卷Ⅱ,13,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制取并纯化氢气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

实验过程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向 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将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结合在一起,设计表格型实验选择题,增加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复习时一定要重视教材实验及其拓展延伸。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2命题角度2

4.[2018全国卷Ⅰ,9,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近年高考选择题中的实验主要考查教材中的有机实验,本题源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5页实验3-4,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2命题角度1 5.[2018全国卷Ⅲ,10,6分]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是氯化钠与碳酸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应该选择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2 6.[2017全国卷Ⅲ,9,6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溶液 目的 取20.00 mL盐酸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操作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体现考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选项涉及中学教材上的典型基础实验,体现高考命题的基础性与综合性。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2命题角度2 考点3 化学试剂的保存 7.[2017浙江4月选考,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可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既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CO2灭火,可以用干沙灭火。 解题模型:链接考法3命题角度

考点1 常见的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

考法1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命题角度1 物质制备中涉及的仪器、试剂的选择(热点角度)

1 [2016天津,5,6分]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电石和水反应剧烈,制备乙炔时,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减小反应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蒸馏装置中,锥形瓶与牛角管之间不用橡皮塞密封,B项不符合题意;HCl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生成NaCl、H2O、SO2,而SO2与饱和NaHSO3溶液不反应,故该方法可除去SO2中的少量HCl,C项符合题意;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K2Cr2O7溶液,D项不符合题意。

C

1. [2014江苏,5,2分]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 MnCl2·4H2O

命题角度2 “目的—操作”型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试剂的选择(热点角度)

2 [2014安徽,9,6分]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实验室制取H2 测定NaOH溶液浓度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烧杯 试管、烧杯、酒精灯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试剂

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

锌粒、稀HNO3

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

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不能用蒸馏水萃取出Br2和CCl4混合物中的Br2,A项错误;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则不能,B项正确;稀HNO3与锌作用不产生氢气,C项错误;中和滴定过程中一定要有酸碱指示剂,D项错误。

B

考点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考法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命题角度1 以装置图为载体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热点角度)

仪器、药品、操作是实验的三大要素,考生在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和了解实验过程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实验任务。这类体现“仪器、药品、操作”的装置图型实验选择题主要在全国卷Ⅰ中出现,也可能“移植”到其他高考卷中。

3 [2019全国卷Ⅰ,9,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剧烈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圆底烧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在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避免因装置a中压强过大而不安全,A正确;苯与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且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蒸气被装置b中的四氯化碳溶解,故装置b中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B正确;难溶于四氯化碳的溴化氢从装置b中逸出被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吸收,可防止污染空气,倒置漏斗起防倒吸的作用,C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为生成的溴苯和少量溴化氢、未反应完的液溴和苯、作催化剂的溴化铁,可以依次经过“水洗除去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稀碱溶液洗除去剩余的溴”“水洗除去水溶性杂质如NaOH、NaBr等”“干燥除去水”“蒸馏分离苯和溴苯”,得到溴苯,D错误。 D 备考启示

该题源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0页“苯的取代反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好题。该题也是由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8题改编而成的,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关注教材必备知识,如硝基苯的制备及纯化、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实验室制备等,这些实验可能被设计为装置图型的选择题出现在高考题中;二是在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新理念的基础上,高考可能会把往年的实验综合题改编成选择题再次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可回顾一下近年的高考综合实验题。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6题由环己醇合成环己烯的实验、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6题由正丁醇制正丁醛的实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6题由乙酸与异戊醇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实验,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6题探究草酸晶体分解产物的实验等。

2. [2017全国卷Ⅰ,10,6分]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

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命题角度2 以表格为呈现方式考查“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热点角度)

化学实验过程一般包括:①实验原理的分析,②实验仪器、装置的选择,③实验条件的控制,④实验试剂和用品的准备,⑤对实验过程、结果以及安全问题的预判等。表格型实验选择题侧重考查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之间匹配关系的正误判断,因其难度适中,4个选项相对独立,知识覆盖面广,在今后的高考选择题中应该会继续保留。

4 [2019全国卷Ⅱ,10,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A B C D

实验操作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乙烯被氧化为CO2,溶液紫色逐渐褪去,但由于不存在有机层,静置后溶液不分层,A错误;点燃的镁条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S2O23+2H

2MgO+C,故可观察到集气瓶中

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B正确;向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S↓+H2O,故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正确;FeCl3溶液与足量铁粉发生反应,离子方

3Fe2+,可观察到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反应后的溶液中无Fe3+,故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不发

程式为Fe+2Fe3+生变化,D正确。 A

备考启示

题中涉及的四个选项除B项以外,均来自于教材,可见表格型实验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一是利用教材实验按照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匹配关系进行设计,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亚铁盐生成氢氧化亚铁及被空气氧化的实验、铝盐(偏铝酸盐)与强碱(强酸)溶液的互滴实验、钠燃烧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二氧化硫分别与石蕊溶液和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铜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浓硫酸分别与铜和蔗糖反应的实验等;二是改编或拓展教材实验进行设计,已知氢氧化铬与氢氧化铝类似,预测向硫酸铬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三是利用教材中有明显反应现象的不常见反应进行设计,如亚硫酰氯与水的反应、硫代硫酸钠与酸的反应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基础实验,同时还需要对教材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从实验的角度进行适当深化拓展。

命题角度3 以“装置图+表格”为呈现方式考查“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预测角度)

多年不变的装置图型和表格型实验选择题表明实验选择题命题形式“固化”严重,高考命题专家有可能将简洁的实验装置图与表格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实验选择题。

5 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极均为石墨,通电后,表中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X 氢氧化铁胶体 K2Cr2O7溶液(橙色)

-右管溶液交界处逐渐变为黄色(CrO24)

通电后的实验现象

左管红褐色逐渐变浅;右管红褐色逐渐变深

Cu(MnO4)2酸性溶液 左管溶液蓝色逐渐加深;右管溶液紫色逐渐加深

左管溶液交界处逐渐变为红色

D 滴有石蕊的KNO3溶液

图中左管石墨作阴极,右管石墨作阳极。由于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所以通电后,左管红褐色逐渐变

深,右管红褐色逐渐变浅,A错误;通电时阴极“放氢生碱”,电极反应式为2H2O+2e--增大,平衡“Cr2O27+H2O

H2↑+2OH-,左管溶液交界处pH

-+2CrO24+2H”右移,左管溶液交界处由橙色逐渐变为黄色,阳极“放氧生酸”,电极反应式

132m51yx3w9sc9l3ppnv1xep036fj7019d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