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2019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推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传统筹算法的衰落 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答案】B
2.(2019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二模)《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答案】B
3.(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二轮复习诊断)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答案】B
4.(2019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B.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答案】B
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6.(2019年4月浙江选考,2,2分)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7.(2019年4月浙江选考,5,2分)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8.(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9.(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10.(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11.(2019年北京卷,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C
12.(2019年4月浙江选考,6,2分)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答案】A
13.(2019年天津卷,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