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津冀人口与第三产业分布匹配研究
作者:赵成伟 孙启明
来源:《求是学刊》2024年第06期
关键词:京津冀人口;第三产业;四大行业;匹配度
作者简介:赵成伟,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6);孙启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6)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4.06.007
津冀地区作为首都经济圈,区域发展不均衡,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人口向首都北京过度集中(张耀军,柴多多,2017)。[1]为缓解人口聚集压力、解决“大城市病”问题,首都北京采取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带动人口疏解。目前与首都核心功能不相关的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和医疗机构、部分行政和事业型服务机构等产业是进行转移的重点。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正式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京津冀区域内通过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实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实现人口、产业的均衡分布。
2015年,京津冀三地GDP总量达到66474.5亿元,占全国的10.4%,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1.11亿人,占全国的8.1%。2010年左右,通过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部分地级市辖区。其中,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区的人口密度最高,达到40 000人/平方千米以上;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红桥区和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10 000人/平方千米;其余都在10 000人/平方千米以下。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密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其中天津市和平区最高,达到45亿元/平方千米,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河东区和红桥区密度均超过5亿元/平方千米,河北石家庄、保定和沧州三市市辖区的第二产值密度在河北省最高,都超过1亿元/平方千米。
在首都北京三大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是第三产业,自2012年开始首都北京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就超过75%,总就业人数超过800多万人。在首都产业的转移中,第三产业是转移的重中之重,如《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中就涉及第三产业的9个行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和产值在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了解二者在京津冀三地和区域整体上的匹配以及随时的演变情况,以及产业特质(多产业法人的比重)1对首都人口疏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