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章

1.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

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总质量,砝码的总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质量 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

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

2、长度的单位是 米 ,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升和毫升 。 3.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 或量杯 ,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形液 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5.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6.物体的 冷热程度 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7.温度计的结构组成?(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 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A、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B、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C、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D、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9.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 的温度是100℃。

10.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C—42C,最小刻度0.1C。 11.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 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 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12.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用来表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 物体本身 决定的,

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13.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 托盘天平 ,它的结构有哪些?(P21页) 14.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 时刻:现在是12:20 ,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 15.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理解)钟、表是我们最常用的计时器。

16.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交流与交流

第二章

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

等。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 (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 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 脊柱 ,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 组成,称为 脊椎动物 。 4 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 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6 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7 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8 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恒温,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000

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4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5页) 13、昆虫体内没有 骨骼 ,但体外有 保护 作用的 外骨骼 , 身体分成三部分是 头、胸、腹 ,腹部有三对足, 两 对翅。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 有无种子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有无果实)。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 裸子植物 ,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 哺乳动物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16、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藓) 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绵) 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P50页)

19、 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 20、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汁)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表述并判断动、植物细胞的区别。重点)

22、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3、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 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 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

24、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加。使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意义是使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细胞的生长意义是使细胞体积增大。单细胞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全部生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25、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 ,它们的各个结构名称?(P65页) 26、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 菌落 ;一个菌落有百万个细菌。

27、细菌的大小与一般细胞相比要 小(很多) ;它要依靠 现成的有机物 生活;它没有 叶绿体 ,没有 摄食结

构 ,还因为没有 细胞核 ,被称为 原核 生物。

28、细菌有哪些结构?结构可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无细胞核)根据细菌形态可为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29、 动物 、 植物 、 真菌 是属于真核生物,那是因为它们的细胞里 都有细胞核

30、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有香姑、蘑菇、金针姑、木耳等 31、食物的保存方法有 干藏法 、 冷藏法 、 真空保存法 、 加热法 32、组织是指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细胞群。(注意细胞群与菌落的区别)

33、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

34、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5、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有 根、茎、叶 ,生殖器官有 花、果实、种子 。

36、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P75页)

37、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6页) 38、人体八大系统名称是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消化系统。

39、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40、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能及时对变化的环境

作出反应。

40、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步骤。(重)(P55页) 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41、生物具有 适应 性和 多样 性 42、植物的基本组织(重) 组织名称 功能 保护组织 保护 营养组织 制造、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保护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输导组织 输送物质 特点 透明、无叶绿体,排列紧密 有叶绿体 输送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叶制造的有机物 分布 (扁平)的表皮细胞 叶肉细胞 根、茎等的顶端 叶脉 4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重) 组织名称 功能 上皮组织 重要是保护,其次是吸收和分泌物质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运输、支持 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特点 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 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分布广,形态多 肌细胞组成(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细胞 分布 皮肤、内脏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血液、软骨、肌腱等 人体四肢、躯干,体内心脏、胃、肠 脑、脊髓、神经 第三章

1、“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实验铅笔头在篮球和木板上的位置分别是怎么样变化的?有什么不同?在篮球上长度变短,看不见铅笔头,在木板上长度不变,仍能看见铅笔头(类似帆船在海洋中远去及远来) (3)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球体。赤道半径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

(差 21 千米),仅差0.33%。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3、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 互相垂直 ;赤道与南、北两极的位置关系 距离相等 。 4、经线 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 圆形,长度不等 ;任何物体可以用 经纬网 来确定它的位置。

回归线 (南、北纬)23.5 度,极圈 (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30°-60°,60°-90°。

5、讲述意义: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

②0°纬线(赤道):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③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7、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 小 ,内容更 详细 ;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千米 )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

8、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个最重要的近邻。太阳直径约 140万千米 ,是地球的约 110 倍,日地平均距离约 1、5亿千米 ;中心温度达 1500万℃ ,表面温度约 6000℃ 。

9、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4万千米 ,是日地距离1/400 ;月球直径约 3476千米 ,是太阳直径的 1/400 ;月球体积为地球的 1/49 ,月球质量为地球的 1/81 。

10、太阳表面有(有内到外) 光球层 、 色球层 、 日冕层 三层;常见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光 球层)、 耀斑 (色球层)、 日珥 (色球层)、 太阳风 (日冕层)。

11、太阳活动强弱标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12、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11年。

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影响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紫外线增强;扰乱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指南;危及星际航行;两极出现极光;洪涝灾害与它有一定的关系。

15、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很多 ;月球表面明亮部分是: 山脉、高原 ,阴暗部分是: 平原,低地 ;环形山成因: 陨石撞击 。 16、月球表面没有 空气 ,没有 水 ,也没有 生命 ,布满了 环形山 ; 17、在月球表面:①质量不变和重量变轻原因是无大气层

②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无大气层③不能听到声音的原因是无大气层

18、星座:把天空中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 ,现在国际把天空分成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

19、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北斗星在大熊座 。

20、在星空中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21、北斗七星斗柄朝东是 春季 ,北斗星斗柄朝南是 夏季 ,北斗星斗柄朝西是 秋季 ,北斗星斗柄朝北是 冬季 简单掌握要决: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

22、星图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星图要举过头顶,并上北下南的看的原因是星图上的东西方位和地表上的东西方位相反 ; 23、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月相形成原理①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②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

月相形成规律:(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

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新月农历初一)

24、月相形状,主要是上、下弦月的图形(重、难)

25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基本一致 。 26、朔望月的周期是 29.53天 :朔是农历月 初一 ,望是农历月 十五或十六 。 27、春节正月初一新月、 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月、 端午节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满月、 重阳节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

28、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掩 的现象叫 日食 ;它的形成原理是:由于月球遮挡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29、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叫月食;它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使地球背 光一侧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时,月球被地球的阴影所遮蔽, 就发生了月食。

30、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月球居中)发生月食,日、地、月三者位置(地球居中)

31、日食在农历 初一 (月相为 新月 )可能发生,月食在农历 十五或十六 (月相为 满月 )可能发生;日食

和月食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度左右的夹角。

32、日食过程是: 从日轮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月食过程是 月面先亏于东缘,后复原于西缘

33、地球上能观察到日食和月食的地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能观测到月食的范围大,(将近半个地球),因

为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就有月食,而地球的阴影区比较大;能观测到日食的范围小,因为仅仅是月球在地球表面的狭长的阴影区内才能观测到。)

35、太阳系成员有: 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九大行星名称及顺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36、彗星是由 岩石的碎片 、 固体微粒 、 水结冰 组成的;

最著名的彗星是: 哈雷彗星 ,它的周期是 76年 。下次是 2062 年回归地球

37、流星现象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月

球,水星无流星现象)。

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38、银河系由 众多恒星 和 星际物质 组成。它的形状是: 螺旋状结构,中间厚,周围薄 ;人类观测到的最远

天体距离地球约 150亿光年 。

39、宇宙中各个级别的结构层次: 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宇宙 第四章

1、 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吸收 热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改变 (5)萘的熔点是80℃,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或海波)的熔点是48℃,冰的熔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不易凝固。

5、晶体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 逐渐上升 ,固态;熔化时温度 保持不变 ,状态为 固液共存 ;熔化后温度 逐渐上升 ,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6、蒸发是在 任何 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 一定 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液体 表面 进行的,沸腾是在 液体表面和内部 进行的。

7、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 液体温度 、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

8、蒸发时,液体的温度 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

9、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10、液化的方法有: 降温(降低温度) 、 加压(压缩体积) 。

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存在 空隙 ;分子处于不停的 运动 之中。 12、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气》液》固 13、像这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14、扩散现象能说明: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二是 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1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温度 有关,物体的 温度 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16、①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③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④某些物质在水中可能不能溶解,但可能在另一些物质中溶解; ⑤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但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17、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溶解时,有的物质溶解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物质溶解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18、酸性和碱性是物质的两种性质。具有 酸性 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具有 碱性 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强酸和

强碱一样都有 强腐蚀性

19、常见的(含有)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醋、(多种水果);

常见的(含有)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纳)、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小苏

打、纯碱、各种洗涤剂。

20、浓硫酸的腐蚀性可以使白纸变黑;某些碱性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2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2、如何使用PH试纸?PH的数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 0—14 ;PH值越低, 酸性越

强 ;PH值越高, 碱性越强 ,PH值等于7的物质 呈中性 。 2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4、只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化学性质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物理性质 。

25、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颜色、气味、状态、软硬、熔点、沸点、溶解性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酸碱性、可燃性、腐蚀性 26、注意体会并理解变化与性质的不同及性质的表达方式。 27、物质状态及热量变化图(重点)

《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感觉世界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

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 嗅觉细胞 嗅觉神经 大脑 产生嗅觉

⑦嗅觉的特点:(4点)

1 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2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3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

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 味觉细胞 味觉神经 大脑 产生味觉 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 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 舌尖 苦味 舌根 酸味 舌侧中部 咸味 舌侧前部 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 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

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

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5)耳和听觉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

耳的结构: 中耳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

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同样道理,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音乐中的“1、2、3、4、5、6、7”以及“C”、“D”调等指的是音调。

②人的发生频率(85Hz-----1100Hz)与听音频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人的

听音频率范围内则能被听到,反之,不在人的听音范围内,高于2000Hz的声音(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波)叫次声(波),这些声音人听不到。

③响度:声音的大小,通常指声音太大,太响亮。主要与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有

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常用分贝(dB)来表示,0dB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

④音色:声音的特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

与年龄有关。

⑤噪声: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声音都称为噪声。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光和颜色: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太阳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

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有: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

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产生等。

③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小孔成像(太阳的像),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只与小孔与地面的距

离有关。

④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定、紫七种色光过程。

说明:在红光之外还有红外线,能使温度计温度上升。在紫光之外还有紫外线,能使胶卷感光,它也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消毒灭菌。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来决定,即物体的颜色⑤物体的颜色与透过它的色

光的颜色相同。

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物体的颜色决定,即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⑥三原色:红、绿、蓝 5、光的反射:

①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来的物质中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②反射定律:(见图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一个平面,法线中间,角相等) ③说明:光的反射遵循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像和物体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说明: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7、光的折射:

9 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

10 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也遵循光路可逆。

③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统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光疏物质)斜射入水(光密物质)时,折射小于入射角,反之则反。如果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跟增大。垂直界面入射,方向不变。

8、透镜:

①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 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

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焦点),不平行于

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窄。

③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

点(虚焦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大。 ④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u>2f f2f u=f / u

放大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像的性质 倒立正立 实象虚象 倒立 实象 倒立 实象 倒立 实象 不 成 像 正立 虚象 同侧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同侧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被照景物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胶片(光屏)的距离为像距(暗箱的

长度)。拍近景时,相当于物距缩小,则像距要增大,而胶片是无法前后移动的,只有靠移动镜头的前伸来扩大像距。反之则反。 9、眼睛: 外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眼睛 内膜:视网膜 内溶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 眼睛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相当于凸透镜,其中主要是晶状体)

2 晶状体的曲度由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曲度从而改变折光系统的焦距。使成像成在是决网

膜上。

③成像部位: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然后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视觉。

④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白色的为巩膜,黑圆圈为虹膜,黑亮点为瞳孔,瞳孔的大小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过强则瞳孔缩小,所以瞳孔主要是在虹膜控制下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⑤人眼视觉上的限制:①人眼能看到字的最近距离叫近点(大约10cm处),②人眼具有分辨力的最远距离,大约为2.5米左右。(上述主要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调节是有限度的)③人的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地方,一般在近鼻侧。

10、近视:能够看清近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物体。

①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而是物象模糊。 ②矫正办法:配戴凹透镜。

11、远视:能够看请远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①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 ②矫正办法:戴凸透镜。

12、爱护眼睛应做到:二要二不要。(具体见课本) 13、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①人认识信息的过程:

外界事物 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②信息技术: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③错觉和错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受器所接受的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后有时会产生误差,从而产生错觉或错误的反应。

④现代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X射线在医学上用来诊断疾病,Y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在治疗肿瘤病人时有很大的好处。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第二章复习提纲

1、运动和能的形式 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 机械运动: 机械能 势能 被举高 声运动 声能 发生形变

①运动的多种形式 光运动 光能 能的形式 热运动 热能

电运动 电能 各种燃料中 生命运动 化学能 食物中

②说明:一个物体有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如:高空的飞机(有动能和势能),雷电(含有声能、光能、电

能、热等能量) 2、机械运动

①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②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③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曲线运动

④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 (按快慢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

⑤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

⑥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 ⑦速度的计算公式:v?s 单位:国际:米/秒(m/s) 常用:千米/时(km/h) t换算关系:1 m/s=3.6 km/h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⑨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

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3、力的存在

②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速度大小改变(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运动方向的改变 静止 ③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在:

一个物体在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时候,如此同时,另一个物体也给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说明:①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②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

作用 ③接触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有可 能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普遍的,不是只有人才会有力。

④弹力: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在弹性形变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

大。 ⑤力的存在: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力的单位:牛顿(N) 简称“牛”

说明:在用弹簧称测量力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测量前一定要先调

零。 4、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

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不必强求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5、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质量大则重力也大。G=mg 其中g=9.8N/kg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6、摩擦的利与弊:

①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有时摩擦力也能推动物体的运动,如人走路,汽车

的行使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固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气

垫法。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由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①小车从同一高度处滑下的原因: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相等。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运动的距离就越小,速度减小得

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反。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换句话说即: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

说明: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无关。不要把惯性与惯

性定律混为一团。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例:为什么人从行使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按照下列发模式填空)

答:开始时人与车是一起向前运动的,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人的脚由于受地面的摩擦力而静止,而人的上身却

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人就会朝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8、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

的。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5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保持平衡,即

①一个物体 ②两个力 ③大小相等④方向相反⑤一条直线 几点说明:

①物体平衡时所处的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不要认为只有静止状态才叫平衡。

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在受到外力时是否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呢?答:不一定。若物体受外力,但外力如果是平衡力(如二力平衡)则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的外力不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理解:

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含义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当然这句话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则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证明。但是,物体受到外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例:

若物体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不变。只有受到的外力不是平衡力时则一定改变。

第三章复习提纲

1、动物的生命周期:

①人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②青蛙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③青蛙与蝌蚪的比较: 蝌蚪 成蛙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或陆地 运动器官 尾 四肢 运动方式 游泳 游泳或跳跃 呼吸器官 鳃 肺和皮肤 ④变态发育:像青蛙那样,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

⑤蝗虫的生命周期:卵、若虫(幼虫)、成虫。

⑥不完全变态发育:像蝗虫这样,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类型。 ⑦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⑧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类型。一般很多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

发育。如蚊子、苍蝇等

⑨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

命周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得以延续。

⑩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影响动物生命周期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敌害等生活环境的变化。 2、新生命的诞生:

①大多数动物的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 ②精子与卵的结构的比较: 精子 分头部和尾部,细胞内有(细胞结构 膜、细胞质、细胞核) 大小 约0.05毫米 形状 蝌蚪形,能游动 ③人的生殖系统:

男性的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成年的女性大约每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说明:人是受精过程是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进行的,受精前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无数个,而真正能钻入卵的精子只有一个,最终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马上进行分裂,这是的养料主要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形成胚胎后,才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

卵 细胞内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0.1毫米 卵圆形,不能游动,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④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受精卵形成胚胎后,在子宫内发育,这时胚胎与母亲靠胎盘与脐带相联系,胚胎的结构特点是有丰富的血管,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亲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除体外。由于胚胎外面有羊水包围,这对胚胎有保护作用。胚胎在母亲体内发育2个月后初具人形,叫胎儿,大约胚胎在母体内发育9个月,然后从母体内产出。

⑤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⑥婴儿出生后的大声啼哭:为了使肺部充满空气,从而启动呼吸运动。 ⑦母乳喂养的好处是:母乳营养丰富,且其中还含有抗病物质。 3、走向成熟

①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度时期。女孩子年龄一般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子比女孩子晚2年左右。

②青春期人体变化表现在:①外形上的变化 ②生殖器官的变化 ③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

③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 ④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包括:①生理健康 ②心理健康。

说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叫弱。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制能

力。

4、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有性生殖:通过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

①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

无性生殖:不通过精、卵细胞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生殖方式 体外受精:青蛙和鱼类 按受精方式分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其余所有

卵生:昆虫、爬行类、鸟类等(体外发育,营养靠卵黄) 按胚胎发育方式分 胎生:哺乳类(母体子宫内发育,母体供给营养) ②动物的生殖 卵胎生:鲨、蝮蛇(母体体内,卵中的卵黄) 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

无性生殖 没有精、卵细胞的结合 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

③衰老与死亡: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的停止活动,其中大脑死亡是死亡的主要标志。 5、植物的一生: 种皮

种子的结构

胚:胚轴、胚芽、胚根、子叶

(有无胚乳) 有胚乳: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胚乳内含营养物质)

种子的分类

无胚乳: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子叶内有营养物质) 有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按有无种子 无种子:蕨类、苔藓类、藻类

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菜豆、棉、黄瓜、花生、橘等 按胚中子叶数目 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等 种子萌发的条件:合适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

芽的分类 顶芽: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 芽 侧芽:侧芽的生长则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芽的结构:生长点(由分生组织构成)叶原基、幼芽、芽轴、芽原基

①顶芽与侧芽的关系:顶芽发育较快往往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发育,摘除顶芽,可以促使侧芽发育,多张侧枝。 ③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里面能产生精子)]、花丝 花蕊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内含胚珠(里面含有卵细胞)] 花的结构 花被:由花瓣组成 花萼:由萼片组成

花托:花的着生部位。

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④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 生长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 6、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传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有性生殖 自花传粉:豌豆

传粉方式 虫媒花:花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生殖 异花传粉

孢子生殖 风媒花:花的特点有哪些? 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说明: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传粉以后,划分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而子房的胚珠内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与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子房壁---------------------------------------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 种子

受精卵------胚

说明:在被子植物的子房中,有的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种子,有的有多粒胚珠,受精后可以形成多粒种子,即一粒花粉只与一个胚珠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粒种子。 有多少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多少粒种子。

人工传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给农作物授粉,这就是人工受粉。

第四章复习提纲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①地球在自转时,从地轴的北极或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地轴的南极或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②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③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是不同的,昼夜是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这时白昼、黑夜始终不变,不存在交替,而昼夜交替除了包含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外,还应自转才能产生交替。 地球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交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照亮的是白昼,没有照亮的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包括晨线和昏线,在地球自转中越来越亮的那半圆是晨线,反之为昏线。 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是不同的。

为了便于世界好计算时间,安排国际事务,国际上采用了分区计时制度。 时区: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15度经度宽的地区。

区时:每个时区统一使用一个标准时间,这就是区时,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

各地区时的计算:1、确定已知的某地的时间 2、找出想求的某地的时区 3、计算时区差

4、根据东加西减的办法,在已知的时间的基础上加减时区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区的区时总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既先见到太阳)。

5、简便计算公式:所求的时间==已知的时间—(已知的时区—所求的时区) 东 正 西 负

日界线:

说明:1、如果穿越日界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则要减去1天,反之则反。

2、日界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而日界线东侧则是前一天的终点,即日界线上既是一天的起点,又是一天的终点。 3、地球的绕日运动

秆影的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中杆影长短的变化:早晨较长,方向为西北方向,中午最短,杆影朝正北方向,下午又逐渐变长,方向为东北方向。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中午的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

杆影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反之则反。

一年中的正午杆影也会发生变化,夏季杆影最长,冬季最短,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造成的。 说明:即使是同样的秆子,在同一天的中午,杆影也会随地面纬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是由于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

总之:杆影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而太阳高度的变化又与太阳的直射点有关系。离直射点

越近太阳高度就越大,杆影就越短。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与自转的方向一样。

说明: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球的绕日公转且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导致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于是就出现了四个特殊的节气。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日为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此日为冬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见图。

说明: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的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一般来讲,离太阳的直射点越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越大,温度也较高,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半球则刚好相反。 昼长夜短的变化:

规律:一般来讲,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天就长,黑夜就短。直射到哪个半球的纬度越高,该半球的昼长的时间越长,所以在北半球,由于在夏至日直射的纬度最大,所以当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南半球当天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夏半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高,白天的时间也比较长,故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冬半年: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低,白天的时间也比较

短,故称为北半球的冬半年。说明:而此时南半球气温较高,白天较长。

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白天长,夜晚短,且有些地方还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节约能源(不需要光源)。 五带的划分:

原因:根据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能量的差异不同,导致温度高低的不同,把地球表面按温度的高低

不同划分为五带。这也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大,接受的能量多。

北寒带:无太阳直射。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明显四季变化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五带: 热带:有太阳直射,全年温度较高,无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南方某些地区) 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

南寒带、无太阳直射。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明显四季变化

4、日历上的科学:

公历:年、月、日、星期。 我国日历的组成 阳历部分:节气

农历:

阴历部分:阴历的年(如申酉年)、月、日(如初一)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依据。 世界的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依据

说明:公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 几个要掌握的问题:

(1)日历一年的天数与四季更替的天数(365.2422)矛盾解决。(2)农历中为何含有阳历成分(节气)呢?(3)24节气的顺序怎样?节气在什么历法中是固定的?

5、地壳运动与火山地震、地球表面的七巧板、地形与表示地形的地图等:

掌握:(1)地球内部的结构(2)火山带、地震带、六大板快的分界处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为什么?(3)火山的结构以及喷发物的种类(4)火山、地震、裂谷、海洋的形成原因(5)几种基本地形: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的判断(6)地形图中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陡坡、斜坡等的判断方法等?望大家看书掌握。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它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水>酒精 。 第4节 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

2 2

3

3

3

3

3

3

3

3

m)

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 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2

2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5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

3

排液

3

g v

排(

(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

米,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ρ物 ,上浮②ρ液 <ρ物 ,下沉③ρ液=ρ物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

=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

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练习:一艘轮船重1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 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 ,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 。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其刻度值上比下小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

练习1:有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重力为29.4牛,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9.6牛。求:(1)物块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2)物块的体积多大?

练习2:酒精的密度是0.8×10千克/米,把体积为500厘米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练习3:一木块的质量是500g,漂浮于水面。求:①木块受到的浮力②木块浸入水中体积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3

3

3

8

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大气层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

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

保护作用。 天气和气温

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 气候:冬雨夏干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 大气的压强

0

0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

(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的大小:

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 (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风

风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第六节 为什么会降水

1、 空气的湿度: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2、 降水

(1)降水的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形成条件: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七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 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2、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 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 以下(2)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

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1)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2)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天气晴好, B、低压系统:阴雨天气;C、冷、暖锋面系统: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冷锋 暖锋

(3)特殊的天气系统:台风------实际上是属于强低压系统 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A、 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

B、 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

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是什么?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 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 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 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 风向:

? 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 低,气压高,风从高

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

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台湾火烧寮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原因: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第九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1、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

(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 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变成刺?

为了适用干旱气候,粗的茎利于储存水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 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

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办法 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

(1)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 危害: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 危害:A、大风;B、暴雨;C、风暴潮,

? 有利: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3)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 自然原因:持续性降水、台风

?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A、 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B、 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

(2) 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

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

人为原因:能源的大量耗费;破坏森林

(3) 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猫头鹰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来活动,主因是 温度 、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 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 温特 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 郭葛 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阳面

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5、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

2.作用:①能 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 果实的发育 ,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 防治杂草 。 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 胰岛素 。

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决定于 胰岛素 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 或 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 肝脏 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 胰岛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 葡萄糖 。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极少,但对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 、 新陈代谢 、 生殖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 消化腺 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消化道 。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三、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体液调节 和 神经调节 ,并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 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 神经系统 来控制和调节的, 快速而短暂 ;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 缓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 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 → 作出反应 的 连续过程 ,是许多器官 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 细胞体 ; ② 细胞核 ; ③ 树突 ; ④ 轴突 ; ⑤ 髓鞘 ; ⑥ 轴突分枝 ; ⑦ 末梢 。

(2)③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 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5.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 神经元 来 获取 并 传递 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 、 脊神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担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

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头部 和 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 脊髓 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 躯干、 四肢的皮肤 和 肌肉 ,共有 31对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体的颈部 、 四肢及 内脏 的感觉和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和 脊髓 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 中枢 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并 决定和启动 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五)、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 植物性神经 。 2.植物性神经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六)、脑的结构和功能: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 大脑 、 小脑 、 脑干 三部分。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最高级部分 ,是人的 思维器官 。 (2)大脑的结构分 左、右两个半球 ,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 沟 、 裂 和 回 ,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

的。

2.小脑。 小脑位于 脑干 背侧, 大脑 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 站立不稳 、 行走摇晃 、 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 3.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七)、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 脑干的延续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 ,主要有传导 和 反射 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八)、反射

1.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 反射 。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 基本方式 。 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 接受 、 传导 、 处理 。 4.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到 效应器 ,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 反射弧 。 5.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

(九)、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产生效果 小腿反弹。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 神经系统 功能是否 正常 。 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先天性行为都是动物 与生俱来 、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们受 遗传的控制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我们把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应方式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3.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更为复杂 。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4.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较固定。

5.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

消退。

条件反射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 五、恒定的体温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 绝对不变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2.产热。

(1)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 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 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 直接散热 和 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散热量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增加 。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较少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

热多 ,而 散热困难 ,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八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电路探秘复习提纲

第一节 电路图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 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 电路状态 通路 开路 电流大小 电流正常 没有电流 短路 电流过大 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 电池组 灯泡 电铃 定值电阻 开关 滑动变 阻器 电流表 V 电压表 A VV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1) 串联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2) 并联电路-----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第二节 电流的测量

1. 电流(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3)电流的符号 I (4)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μA)。 1A=10mA,1mA=10μA

33

2. 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1) 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A、 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B、 当使用0~3A量程时, 每大格表示1A, 每小格表示0.1A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③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②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第三节 物质的导电性 1 . 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 检测电路(自己补充)

2.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3. 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如金属被腐蚀,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4.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锗,硅.应用于电子技术和无线电工程上 5.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导体内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一般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因此它们几乎不能导电。 6. 电阻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B、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C、电阻用字母R表示。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1兆欧=10千欧=10欧 第四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

6

1、 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大。

2、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就会出现超导现象。

3、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许多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即它有多个变量,在实验中为了正确分析各量之间关系,必须保持其它量的不变,然后研究某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4、 同样条件下,银、铜、铝的电阻很小,又较便宜,一般用来做导线;电木和橡胶的电阻很大,可用来做绝缘体。

第五节 变阻器的使用

1、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台灯、电话和扩音设备等都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从而起到调节灯泡的明暗,控制音量的作用。 2、滑动变阻器:

(1)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使用方法:①要与控制电路串联 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

③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一定)

④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例:如图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1A”字样,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已知AP=20欧,那么,当用不同接线柱将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各是多少?当接哪几个接线柱时,滑片P向左移动,电阻变大?

第六节 电压的测量 1、 水与电类比

(1)、抽水机:把B处的水抽到A处,使A、B间保持一定水压,从而形成水流。

(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源:使电源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正负极间存在电压,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电压→电流)

2、 电路中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A、有电源存在电压 B、闭合电路 3、 电压:(1)电压用字母U表示

(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毫伏和微伏 换算关系式:1千伏=1000伏 1伏=1000毫伏 1毫伏=1000微伏

4、一些常见的电压值:A、一节干电池:1.5V B、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V

C、照明电路电压:220V D、一只蓄电池:2V

5、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2)、使用:①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允许电压表直接连入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第七节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该实验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3、结论: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该实验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R,研究电流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阻端的之间的关系 3、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成正比。

三、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电压表测量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 (2)滑动电阻器R/的作用: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电阻最大的位置。) *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说“电阻R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R电流,然后计算出电阻的值。 *滑动变阻器R的作用:可以读出多组数据,然后算出平均值。

第八节 电路连接 一、串

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上的电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上的电灯。 :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灯相互不影响。 3: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4: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

二、并联

电路的特点: 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把其中一个灯泡拿掉,发生的现象是电路断开;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各处相

浙教版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第一章1.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s1i2vr0g8az813jgo32teb88j4b1005s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