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下的语言学习”能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与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相同诸多功能,如独立的, 有目标的阅读练习, 以及及时的纠正反馈等。在此基础上,移动互联所具有的特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学习支持特性,如移动性,社交互动性,情景敏感性,内容互联性, 个人化学习, 以及即时性等 (Attewell & Webster, 2004) 。
(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的数字教学资源
美国教育交流与技术联合会(1994)(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曾将教学资源定义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由这个定义来看,“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既应提供目标语言材料,又应支持更加广泛和丰富的互动交流,建立高效真实的交流环境,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进行支持(武法提,庄萌萌 & 李彤彤,2013)。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以往小学英语教科书所拥有的输入性目标语言和相关练习,更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同时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引导和支持。
此外,教学资源可以是非数字的,也可以是数字的。但是在网络速度不断提高,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提高,个人终端开始逐渐普及的今天,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刘俊,2013)。当前数字资源两种形式:一种是“数字化资源”(digitalized materials), 即将其它资源(如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形成的数字资源;而另一种则是“原生数字资源”(born digital materials),即专门设计开发的数字资源 (Mahesh & Mittal,
2008)。
相比起将已有资源进行电子化,原生的数字资源被认为更能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相关技术有更高的融合性和可整合性,实现语言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空间的真正拓展。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大多为“数字化资源”(digitalized materials), 即将其它资源(如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形成的数字资源;而非“原生数字资源”(born digital materials)专门设计开发的数字资源。这样的资源无法很好地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教学带来的智能交互性、共建共享性、无限拓展性、个人定制性、时效反馈性等优势。且由于受限于纸质教学资源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样态,造成了标准缺乏、零散无系统性、应用繁琐不便捷等,这些都部分导致了学校、师生对数字资源使用的消极(Nachimuthu & Vijayakumari, 2012)。
数字化与英语教学文献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