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碎片化问题及整合路径
【摘要】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碎片化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存在研究主题碎片化、研究领域跟风化、研究力量分散化以及研究思维碎片化等表征。碎片化困境更加凸显,如研究结果得不到社会重视、重大课题难以突破、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此困境,继续教育研究应发挥组织化研究的积极效能,整合研究主题、研究力量和研究思维,进行长期化研究。 【关键词】
继续教育研究;研究碎片化;研究组织化
继续教育研究旨在探讨继续教育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整体特征,探讨各种因素对继续教育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继续教育改革的综合行动策略。援引组织管理思想整合并修正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应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理论发展的有益探索。
一、继续教育研究中的碎片化表征
“碎片化”原义是指完整的东西破碎为零散的部分。该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文献中。[1]本文“碎片化”相对于整体性、组织化,取其“零碎、琐碎、局部”之意。近年来,继续教育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引起学者的关注。继续教育研究碎片化现象应得到学者的认知和反思。继续教育研究碎片化表征主要体现在研究主题碎片化、研究领域跟风化、研究力量个人化以及研究思维碎片化等方面。1?过于强调细节研究,而忽视整体研究。一些研究者的研究主题只见树木,未见森林。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在片段与整体之间,一些学者将继续教育整体人为肢解为诸多细小的碎片,过于专注于研究主题的碎片化。一些学者只关注某一具体的继续教育问题,对问题的探讨停留在流水账似的记录水平上,对解决方案的构建停留在列举的层次上,既不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上分析问题,也不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相联系。一些学者沉溺于具体事例的描述,描述一位教师或学校的经历、经验或实践做法,洋洋洒洒数万字,读起来文学味十足,却不能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规律地进行提炼、归纳和升华。2?跟风现象严重,而难以固定研究领域。一些研究者只见热点,未
1
见持久性。在长期的研究生涯中,一些学者没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领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常转换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这些学者“时髦”意识较强,较敏锐地发现研究热点,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材料“新”、观点“新”的论文来,也较容易被“追求创新”的一些期刊所采稿。然而,冷静之后再看这篇论文,其观点并不科学,其主张难以落脚实践。这种跟风现象、蹭热点现象的研究将导致学者产生功利浸染的浮躁风气,也难以构念严重影响着高校学者的研究风格,一些学者个性孤傲、冷僻,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奋战而实现研究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一些学者不屑与他人分工合作,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不屑于与他人的交流和切磋,过于追求理论的独创权。一些学者和一些实践者相互隔离,学者不参与实践工作,实践者不参与研究工作,缺乏合作研究意识,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一些研究者只见碎片思维,未见系统思维。一些学者专注于零碎的、片段的思维模式而不能将具体的、个别的、孤立的材料和结论整合起来,以展现继续教育整体的形态、样态和面貌。一些研究者罗列具体做法,却难以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一些研究者推理、分析看似到位,然而问题并不真实存在。一些研究者罗列许多统计数字,却难以用人文科学观点去解释数据背后的动机和问题。尽管论文和专著数量逐年增加,而系统化、整体化、综合化的论文和著作却越来越少。 二、继续教育研究碎片化现象的危害
1?消解了整体性的研究成果,碎片化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成果总量不少,无论是学术论文,或是专著,然而,有社会较大影响和反响的成果并不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其中一个基本的缘由在于研究成果的碎片化。一些事关顶层设计、现实重大问题、理论重大课题等未能得到继续教育学者的重视,未能有效集体攻关,未能形成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未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未能提交到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案头上。如,“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名”与“实”问题;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法规制定问题;成人高等教育、现代网络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融合的顶层设计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保障问题;远程教育试点总结和普及问题;等。2?阻止了研究力量的整体效能,碎片化的研究。资源难以承担重大课题的研究任务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的缺失、个人碎片化
2
力量的结果往往是个人无法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学者个体的狭隘意识、研究使命感的缺失直接导致有正义、有担当的学者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学者之间的学术沟通和交流,往往使研究难以产生系统性强的研究成果。学者和实践者相互隔离的研究活动,无法发挥理论的“生产力”价值。科研团队难以组建和运行的后果,将导致学科带头人的缺失,导致理论大师的缺失。现实中,课题申报时“同舟共济”、分配任务时“同床异梦”、研究合作时“同室操戈”的不良现象在一些组织内已不是个别现象。[2]有限的研究资金也因碎片化分配难以产生效能。3?阻碍了继续教育的整体认知,碎片化的研究。方法将导致研究质量低下整体研究将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产生的系统主张有助于实践问题的真正解决。而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者看到了知识碎片,然而,却无法将知识碎片连贯起来。圣吉说过,“将整体分裂为部分的方式,尽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但却使理解整体成为非常不容易的事情。”[3]众多不连贯的、相互冲突和混淆的观点不会自主形成和建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碎片化的认知如同“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忽视了事物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关性、相连性和相互性,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无法形成整体的科学认知。 三、继续教育研究组织化的整合路径
组织化是继续教育研究碎片化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是克服继续教育研究碎片化现象的基本方略。组织化的研究主题、研究力量和研究思维有助于造就有重大价值、重大意义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1?继续教育研究组织化的内涵。继续教育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活动,需要以组织化的形式运行。继续教育研究组织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历着组织使命分析、组织体制设计、组织活动设计、组织运行管理和组织活动评价等阶段。行政权力介入的科研组织化是科研合作的初级形态,学术感召力影响下形成的科研组织化是科研合作的理想形态。因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取向而自主、自发形成的科研组织和科研共同体,能够认清继续教育研究的定位和使命,能够自我约束,其成员行动一致。继续教育研究应调动一切研究者的积极性,发挥团队攻关的作用,围绕现实需要的重大问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以促进理论和实践发展。研究课题主要来源应是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立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应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学者的研究不能将跟风式研究作为自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