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大量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改以来,学校教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逐渐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各种资源。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同时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随着英语活动的增多,许多学生感到英语语言的贫乏,或是默默无言,或是表达时语病百出,或是陈述内容单一,固于模仿。原因之一是小学生阅读量小面窄,以本为本,死啃书本。
现行的小学英语侧重于听说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但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中,英语阅读课所占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得信息,扩大视野。阅读能力的培养若能在启蒙阶段进行渗透培养,就能更好地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
那么,小学生对英语阅读有兴趣吗?他们能找到合适他们的读物吗?他们能自觉阅读吗?在阅读中有哪些障碍?是什么让他们对英语阅读渐渐失去兴趣的?是否能对他们的阅读进行“量化”?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阅读无趣--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而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小学缺乏资金,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许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乏味---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英语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英语能力还是不能提高。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英语学习的乏味与无趣,学生厌倦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制约着小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有些教师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可怜的功利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生动、形象的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代之以机械讲授、大量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谈“课”色变,“讲”、“练”式教学把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3、评价失衡--《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但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往往以一张期末试卷作为对学生的评定标准和对教师的评价依据。单一的知识线形测定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评价严重失衡,经过对我校的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对英语的阅读兴趣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弱,合适的英语读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英语阅读习
惯不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有一定的词汇量,掌握语法技能;会查阅资料和工具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等。它也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他们生活阅历的不同、掌握语言的能力不同,教会他们不同的阅读的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 (1956) 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O ’ Malley 和 Chamot(1990) 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种种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即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及不同风格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 、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它的过程是:教师导入→学生意知、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最后学生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1)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 YesNo questions 或简单的 Choice 。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 、主动参与型策略。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 → 交流讨论 → 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 PEP 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 、自主开放型策略。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 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 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 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大量阅读教学针对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弊端,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英语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积极利用生活环境、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努力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途径,从而把教学中单纯的阅读训练转化为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广泛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大量阅读学习策略在指导思想上把英语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这一英语课外活动并非花架子、更非形式主义,而是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起到切实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然输入,自然吸收,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
伸,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研究目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巩固和扩大学生的阅读词汇量,增强语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年级: (1) 具有正确的拼读单词能力,学会使用词典。 (2) 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 (3) 能复述简单的故事,并进行表演。
四年级: (1) 能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2) 通过读简单的故事、短文。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 (3) 根据故事情节改编并表演。
五年级: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 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3) 能用学过的词汇造句,联句成篇。
六年级: (1) 能表演剧本。 (2) 能用学过的词汇创编英语故事,写短文。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语3、整体性原则:注重 PEP 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六、研究的内容
1、开发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并且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策略
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言实践的机会。
渠道,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实现课内外的协调
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4、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小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又怎么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学好英语呢?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 七、研究的效果
1、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由以前的只教单词、句子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在句子中学单词、在文章中学句子,并不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教学、大量阅读的训练、中外文化的差异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英语阅读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学习阅读习惯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由于阅读教学涉及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想学习英语、想读英语、想说英语的欲望。
(2)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进一步培养了合作创新的精神。英语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阅读、说唱、听,课中合作交谈模仿、表演,小组讨论采访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学习需要交流,学生通过开展课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精神,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对于学生的有益做法要给予及时且适宜的表扬与肯定。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倾听别人,并学会接受他人的纠正意见。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学生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培养了学生由阅读到朗读背诵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课本中的内容、典型词句、精彩章节等经过反复阅读,其中的疑点、难点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 阅读帮助了学生练习口语,又可以帮助他们牢记所学内容。流利地阅读,才能保证在真实的情形下脱口而出,临阵不乱。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文或句型几分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阅读逐渐过渡到背诵。虽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千变万化,也需要使用者根据环境作适时调整,使用恰当的语言,但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小学生来说,背诵并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句型、习惯用语或者一些课文片断、精彩短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这样,背诵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的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使学生养成了多阅读到说的习惯
通过英语的大量阅读,使学生进行了大量输入,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就会输出,变成了积极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不怕出错。“说”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也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成会话小组,相互交替进行听说练习;或者教师把教材中同一个话题的内容串连起采,改编成短剧,然后分组表演,彼此观摩,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好,要求表演者吐词清楚、发音标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早上起床了,用“Good morning!”向爸爸妈妈问声好,在路上遇见了同学,用“Hello!或How are you?”向他问好等,我们课题组在每实验内都设立了英语角,方便了学生的阅读输出,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输出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英语语言气氛,学生接受快,词、句认读能力强,单元测评成绩也明显。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80%以上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或有较大兴趣,15%左右学生有一些兴趣。通过英语阅读,学生已基本形成了根据自身的阅读取向和阅读需要自主地选择阅读和查找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3、提高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