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2讲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如皋期中)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核孔数量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 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更复杂 C.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头部,利于游动
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细胞代谢旺盛,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需要细胞核内DNA转录生成大量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所以核孔数量较多,核仁对于rRNA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而rRNA是核糖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糖体对于蛋白质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A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反应的进行提供大量的酶,B正确;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部,为尾部的运动提供能量,C错误;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囊泡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泌囊泡,囊泡运往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其内的抗体分泌出去,同时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2.(2017·唐山一模)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能产生CO2
B.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相同 D.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A正确;组成细胞质基质的物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等,B正确;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所不同,C错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3.(2017·甘肃肃南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解析:蓝藻等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A错误;溶酶体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
3
2
细胞器,D错误。
4.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二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二中③与图一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一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故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逐渐减缓直至停止,A正确;图二中的③与图一中的①的细胞核类型相同,故两者都是菊花形帽,B正确;图一中①、②嫁接的是伞柄,属于细胞的细胞质部分,故不会引起帽形的改变,C错误;题中嫁接实验及核移植实验可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
5.(2016·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C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⑨核糖核苷酸→mRNA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
解析: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故不进行核DNA分子复制及染色质向染色体转化,故①、⑤不能进行;K进入根尖成熟区细胞的方式应为主动运输,④不能进行;根尖成熟区细胞无叶绿体,不发生光反应,故⑦不进行。
6.(2017·潍坊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双层膜结构
3
+
2
B.在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增多 C.生命活动所需ATP均由线粒体提供 D.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线粒体
解析:就人体细胞而言,除线粒体外细胞核也为双层膜结构;在衰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生命活动所需ATP除来自线粒体外,还来自细胞质基质。
7.(2016·福建漳州等期末联考)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 B.a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解析:T2噬菌体为DNA病毒,必需依赖寄主细胞才能具有代谢功能,B错误;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故C、D项错误。
8.(2017·海南文昌中学期末)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3
2
A.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2和4上 B.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结构是5 C.在细胞分裂末期,7的活动会增强,合成结构8 D.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有9、4、3
解析:除9、4、3外,核糖体内也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9.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直接关联的是( D ) A.单克隆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 B.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 C.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解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单克隆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为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该过程涉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以及细胞膜等,即与生物膜有直接关联。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与生物膜直接相关联。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与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其上受体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与生物膜无直接关联。
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3
2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载体蛋白,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糖蛋白,B正确;由图可知,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而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的氧气应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C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蛋白质(②)有关,与磷脂分子(③)也有关,如甘油等有机小分子利用其脂溶性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
1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模型、结构或功能等的叙述,前后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A.结果:细胞吸收中某载体运载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该载体具有饱和现象
B.操作:用红墨水分别浸染加热煮熟的玉米种子和未处理的玉米种子;目的: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操作: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目的: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 D.探究: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的过程;结论:与核糖体、线粒体等有直接关系
解析: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正确;加热煮熟的玉米种子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色素大分子物质就可以大量进入胚细胞,从而使胚细胞呈红色,相反,正常玉米种子胚细胞则不会呈红色,这验证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正确;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C正确;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细胞,其发挥作用的过程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
3
江苏省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1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