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深。 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二、诗意理解:
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曳的少女提着浣沙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纯美、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一)题解
16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二)赏析
1、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2、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和颈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颈联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勤劳的品质。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17
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联想。在静寂的秋夜雨后,却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尾联: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静静地欣赏品味,不想归去。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三、反馈练习
1、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答:诗句中蕴含了几组对比: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3、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是如何营造的? 答:营造了清新宁静、闲适幽美的意境。 4、本诗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1)选取典型镜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山雨初霁,月照松林,清泉淙淙、翠竹成林、莲叶 田田,浣女渔舟,宁静幽美。
18
(2)以静写动,动静结合: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有声有色,宁静闲适而富有生机。
5、既是诗人心境空明,极力想表达山居之幽静,那他为什么又写了喧闹的浣女和下水的渔舟呢?
答: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是用以动衬静、以闹写静、动静结合手法,写出了山居的空明与纯静,以及居者人心的宁静。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而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复习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诗歌赏析: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诗中有两组意象分别构成的画面(意境),第一组:孤弱的
19
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通过这两组画面,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第三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尾联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二、鉴赏思考:
1、诵读体悟,请说一说这首诗的整体内容。
前一层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 后一层先将自己的文名和命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