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研究论文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对现代企业选用人才的启示
摘要:古代中国选人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过吸收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果,但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完全照搬别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事实证明,只有立根于自身文化土壤中,充分掌握使用民族智慧,才能使中国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选取优秀的人才,在从企业战略需要出发的同时,也应该在招聘中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在其中具有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选人用人制度 现代企业人员招聘 借鉴意义及启示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企业中,选拔和使用人才都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给后世留下极为宝贵的经验,中国古代用人制度所包含的思想,值得现代企业总结和借鉴。
一、 中国古代选人任用制度的思想及精髓
(一)、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延续,选人用人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禅让制 世袭制 军功授爵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1.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首领的人物,在中学课本中有舜、禹。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
1
2.世袭制。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如,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秦始皇首创的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朝割据的藩镇都是世袭的。这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继两种方式,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3.军功授爵制。这种制度产生于战国时朝。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爵和赐给田宅。可见,军功的大小是用人的标准,军功大的授给的爵位就高。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因此这种制度摧毁了奴隶制的上层建筑,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但豪强地主由此产生,经西汉的恢复,到东汉发展到高峰,成为东汉的显著政治特点。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和士族制度的形成,使封建政治更加腐败、黑暗。
4.士族制度。也叫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用人制度。它形成于三国、西晋时期,东晋、南朝前期得到充分发展;南朝末年开始衰落,隋唐科举制的实行使士族制进一步衰落,而唐末农民战争摧垮了士族势力。这种制度是按门第的高低为用人标准的,所以它使政治腐败,加快了王朝的衰亡。
5.科举制度。这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隋朝,唐朝沿用。明朝、清朝由于八股取士的实行,科举制度走向衰落,到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设立学部。在这个过程中,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都曾改革科举制,但由于专制制度的腐朽还是与之共同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为用人标准,与其他的选官制度相比,是最有影响的制度,它打击了士族制度,使很多有才能的人被吸收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同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资格限制,所以仍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1
1
本资料来源在
于《
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
http://www.pep.com.cn/gzls/xs/jjjc/201008/t20100831_847618.htm
2
选官制度的发展和进步,符合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需要,也为稳定政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精髓
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毛泽东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对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认真认识和总结,取其精华,对现在企业人员招聘不无裨益。因此,对古代选人用人制度,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要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提取其中的精髓。归纳起来,我认为,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德才兼备、取人所长”等方面。具体归纳如下: 1、 以人为本是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基础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2这就是说,在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虽然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君主是核心古代政治体制中对人的重视程度也无法与现代民主时代相提并论,但为了统治天下的需要,在国家选拔人才中也特别重视人的作用。但凡有所作为的君主,都强调以人为本,将选人用人问题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像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明确指出:“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在当时的很多大臣也认识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正是因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任用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才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国家还是一个组织要发展都要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2、 注重品德与才干,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思想。
注重品行道德,是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管仲就提出选人才,一定要审查三个问题:“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这三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为了产生人才浪费和错误的用人导向。用人德才兼备是最佳的用人状态,是中国古代选人用人的重要参照标准,传说在尧舜时期,尧挑选继承者舜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的思想。炎黄部落联盟
2
选自《荀子·王制篇第九》
3
不断发展壮大,黄帝死后,尧当了首领。他很会治理各种事物,能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很受大家爱戴。尧老了,想找一个顶讲道德,顶有本事的人代替自己的位置。有人向他推荐了年轻的舜。尧首先召见了舜,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9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后来,尧先后让舜去种田、捕鱼、烧陶器,又派舜当了几年管理生产的官,让舜一个人到大山林里去。天空电闪电鸣,地上有豺狼虎豹乱窜,周围不时传来野兽的嚎叫声,真令人害怕。舜却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走出了山林。于是尧将首领的地位传给了舜。这其中,尧考验了舜的品德、能力和胆识,这就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选人制度要求德才兼备的思想。
3、 坚持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将考试后的人才按名次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等级,然后派到基层工作,后根据没人的表现提拔人才,让有德才的人身居高位,这体现了中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坚持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思想。通过这一思想的运用,使中国历史上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张九成、张孝祥,明代的杨慎、康海、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翁同和、洪钧、钱大听、林则徐、张謇、蔡元培等文化名人。
4、 坚持用人所长的用人思想
在古代的选人用人制度中,即坚持德才兼备也注重用人所长,这主要体现在古代的选人用人中会允许个人个性的发展,包容其缺点,用其长处。被称为“乱世枭雄、治世贤臣”的曹操,就坚持取人以才,用人所长。汉武帝选拔人才也坚持取人以功,这实际上都是在坚持用人所长。
二、 古代选人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选人用人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其用人、育人的目的、标准和途径方法,同我们现在所坚持的许多组织工作原则、标准、制度和方法,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