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以唯物史观了解农业是古代封建政权的主要经济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掌握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识宋朝商业繁荣的背景。 【难点】

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辽宋夏金元史的相关短片。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提问: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①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 ③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提纲如下: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宋朝的农业

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③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辽夏金元的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的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1

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宋朝商业的繁荣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货币量的增加

(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的繁荣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4.城市的兴盛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的进程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5)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南方文化的进步 (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四、社会的变化

1.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

(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2.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

(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贱民阶层。

(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

2

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①首先,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等史料,并且提问探究问题。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所示问题,教师从旁加以引导; ③最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精当点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探究一:两宋农业与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

材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市”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1)南北物种交流;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复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

城市商品经济

发展迅速。

探究二: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互动探究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提示:

(1)从西汉到南宋,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2)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

3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以唯物史观了解农业是古代封建政权的主要经济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55p2qs4i37lyd0yjbf83hrt8bf1m008s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