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单、双晚稻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2020)
一、发生趋势
池州市迟熟中稻约有17万亩,当前处于破口期;单晚约有40万亩,当前正处拔节末至孕穗期,预计破口期在8月下旬中后期至9月上旬;双晚约有15万亩,当前正处分蘖盛期,预计破口期在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预计单、双晚稻主要病虫总体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其中六(4)代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在局部长势嫩绿田块大发生;六(4)代稻飞虱偏重发生;三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将偏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现分析如下:
二、预测依据
1、六(4)代稻纵卷叶螟:预计偏重发生,在局部长势嫩绿田块大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9月初。
①灯诱蛾量部分县区显著偏高。贵池、青阳7月20日至8月14日累计灯诱稻纵卷叶螟成虫1401头、192头,显著高于常年同期灯诱蛾量,其中贵池灯下峰日在7/20-23日(268 头)、8/6-8日(629头)。
②当前田间蛾、卵量总体较高。自7月20日以来,全市田间出现两个赶蛾高峰,其中7/20-23日贵池、东至、青阳田间平均亩蛾量783头、1223头、1135头,8/8-9日贵池、东至田间平均亩蛾量800头、183头;近期田间卵量调查,贵池、东至、青阳田间百丛卵量分别为125粒、60粒、50粒,田间虫、卵量总体较高。
③当前田间残虫量总体较高。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稻纵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加上大部分单季稻田在7月下旬后期至8月上旬均开展一次总体综合防治,近期全市普查,贵池、东至、青阳单晚平均百丛残虫14头、20头、4.2头,比2019年同期+367%、+570%、+180%,少部分防效不好田块百丛虫量达110头以上。
④气候和食料对稻纵发生较为有利。根据五(3)代主蛾峰(7/20-23),推测六(4)代本地低龄幼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初,此时单晚处于破口齐穗期,双晚处于孕穗未期,8月下旬后期(27-30日)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气候和食料对稻纵发生较为有利。
2、六(4)代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
①灯诱虫量总体偏少,峰次不明显,褐飞虱所占比例较高。7/20-8/14日全市测报灯下灯诱虫量不多,贵池、东至、青阳灯诱累计虫量分别为118头、354头、200头,分别比2019年同期-41%、+108%、+614%,比近3年同期均值-26.1%、+139%、/,灯诱量总体偏少。贵池在7/25日出现一个迁入峰,峰日虫量32头(白32、褐0),东至在7/27-28日出现迁入峰,峰日虫量165头(白29、褐136),贵池、东至、青阳灯下累计褐飞虱比例分别为32.2%、84.2%、48.5%,所占比例较高。
②当前田间虫、卵量总体较低,已见褐飞虱短翅成虫。自8月上旬以来,我市基本上处
于高温干旱状态,仅南部山区乡镇出现雷阵雨。大部分单季稻田在7月下旬末至8月上旬均开展一次总体综合防治,近期全市普查,大田虫态仍以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为主,贵池、东至、青阳单晚平均百丛虫量219头、200头、91头,虫量比去年同期+253%、-46.4%、+14.1%,但少数未防及漏防田块百丛虫量高达2000头以上。贵池、东至、青阳单晚平均百丛卵量分别为178粒、50粒、225粒,田间卵量总体较低。目前田间已见褐飞虱短翅成虫,百丛短翅在3.2-8头,平均百丛6头。
③食料和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目前我市迟中稻处破口期、单晚处于拔节末至孕穗期,食料条件好。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上旬沿江江南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8月下旬后期(27-30日)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六(4)代发生期,我地中稻处乳熟期,单、双晚稻处孕穗至灌浆期,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和食料均有利稻飞虱发生,同时随着部分早熟中稻的陆续收获也有利于就近扩散为害。
3、三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将偏重发生,卵孵高峰在9月上旬。
今年二代二化螟在我市中稻上偏轻至中等发生,贵池、东至、青阳中稻田平均枯心白穗率分别为0.16%、0.2%、0.08%,平均亩残留量分别为249头、975头、18头,比2019年同期-25.5%、-33.5%、-43.8%,二代亩残虫量总体较低。根据发育进度剥查结果推算,三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9月上旬初,三代二化螟为害期间,我区单、双晚大多处于破口齐穗期,植株长势茂密嫩绿,食料丰富,总体有利于螟虫取食、转株为害,特别是在在混栽稻区有集中为害风险。
4、纹枯病:预计在单、双晚偏重发生。
受前期高温干旱影响,中稻田纹枯病总体中等发生。近期单晚普查,贵池、东至、青阳平均病丛率18.6%、37.5%、23.5%,比2019年同期+16.1%、-41.4%、-28.8%,平均病株率2.1%、8.8%、5.2%,比2019年同期+26%、-40%、69.4%。目前迟单、双晚稻大多进入分蘖盛期,特别是直播田,田间郁闭度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 8月下旬后期(27-30日)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水稻生育期和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扩展蔓延。
5、稻曲病、穗颈瘟等穗期病害在单、双晚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
稻曲病、穗颈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穗期病害,近几年来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出现偏重以上流行,加之秸秆还田面积大,有利田间病菌积累,田间菌源量大。受梅雨期多雨寡照天气影响,单季稻叶瘟在太湖糯、嘉糯等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为2.5%,最高的达18.5%。目前我市种植的单季稻如Y两优、丰两优、新两优等两优系列杂交稻和粳、糯稻等易感组合种植面积较大,且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占45%以上,对穗期病害无明显抗性,且感病期较长。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上旬沿江江南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8月下旬后期(27-30日)有1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气象条件对此期间破口抽穗的水稻有利于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发生,同时山区多雾露的小气候也有利晚稻穗期病害流行。
三、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和适期
9月上旬主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六(4)代稻飞虱、三代二化螟,兼治纹枯病,查治细菌性病害。适期预防穗期病害(稻曲病、稻穗瘟分别于水稻破口前7-10天和3-5天药剂预防,如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于齐穗期补治一次)。
2、防治标准:
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 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 2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3、防治药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选用甲维 茚虫威、阿维 氯苯酰、四氯虫酰胺、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 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三氟苯嘧啶、醚菊酯等。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可选用肟菌 戊唑醇、井冈 戊唑醇、噻呋 嘧苷素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肟菌 戊唑醇、春雷霉素、稻瘟灵、春雷 三环唑、稻瘟酰胺等。
2020年8月16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池州市单、双晚稻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2020)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