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你拿着课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听到学生说:“太好了,这节是语文课!”那你的心情一定无比快乐,一定会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的感觉真好。
其实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东西。”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那么,你会听到更多的学生说喜欢上语文课。
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爱上语文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是来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如果教者建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和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那么,语文课的趣味也就不愁不浓,学生也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寓教于乐。相反,如果教师态度过于严肃,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课堂气氛过于紧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话,想在课堂上讲得有滋有味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老师朋友”,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词句使语言富有新鲜感 1、教师的语言要尽量丰富富有变化。
教师要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入耳入心。为此,语言要新鲜。新鲜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指导学生作文,讲观察的重要性,如果三番五次地总是说, “ 要观察 ” , “ 要仔细观察 ” , “ 观察要仔细 ” ,学生定会觉得味同嚼蜡,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说: “ 眼睛是通向心灵的窗户。扑入眼帘的东西要看仔细,切不可浮光掠影,视而不见。 ” 下次说: “ 要看仔细,识得事物独有特征;要深入底里,识得神气。 ” 再下次说: “ 重复观察,巨细不漏,细微处尤其看真切;多角度观察,看出层次,看出多种形态;边观察边联想,使静物 ‘ 活化 ' 。 ” 这样一来,与学生谈的虽然是同一问题,但在不同的场合又稍有不同变化。不重复同一句式、同一词语,学生会有新鲜感,易于接受。
2角是要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什么“小马蹄坑”啦,“边角余料”啦,什么“一百年”、“后三节”、“三角”等等。一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同学明白。还有一些同学带有褒义的绰号,我在上课时,都适当地用一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有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又沉闷了,便出两道题,说:“这两道题,不许积极发言的同学答,大家说谁回答呢?”同学们推荐说:“一百年回答!”谁是“一百年”呢,就是那几位不爱发言的同学,大家管他们叫“昏睡百年”。经常出点题,专门请这些同学回答,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昏睡百年”了。 有的同学长得聪明伶俐,很像聪明的一休,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一休”。我在语文课堂上也便这样称呼:“请一休同学到前面来做题。” 还有一些班级用语,使用之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上进心。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善于把的主动权交还给,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让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过程中,要围绕的“学”来确定老师的“教”,让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指导、鼓励大胆尝试,敢于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要选好课题,放手让独立活动,要培养和鼓励的创新精神。对小老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的自己独立思考,特有的思维优势等等,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的兴趣,树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与学生共同商量教学方法。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文言文课特枯燥无味。为了调动的积极性,我经常与商量着怎么学才能学出滋味来。如《核舟记》一文时,们又讨论开了,我让8个小组每组拿出一个方案,最后由班级小组综合起来,一堂课就这样产生了:课前,解决生字,粗通课文大意,掌握核舟结构,理解课文顺序;课上,小组竞赛,通过多种形式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背出课文。于是,课堂外,各小组的同学都忙开了,查资料、做设计、忙排练,集体帮、相互导、督促学,一时间热情高涨。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们读书更认真,探究的也更投入,甚至能创造性运用自己在网上或电视中获取的进行补充介绍。这样,既提高了古文的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又锻炼了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变成了导游和观众, 老师则成了游客的领队,成为自学和解决问题的引路人。于是乎,再枯燥的课也给上活了。因此,学得更灵活,变得更聪明。
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为的主动发展服务,就应该转变过去那种妨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要培养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自主、独立思考,保护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要充分相信、尊重,注意转变角色,学会引导自主探究。
四、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调动学生 1、请学生猜测教师教法
请学生猜测老师容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想,一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规矩、计划、制度,在大的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大的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 如在讲《核舟记》时。遵照学生意见,翻译时先易后难。最后剩下船头一段,因这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翻译效率可能不高。我就说:“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大家很容易理解课文。谁能猜一猜,老师想的是什么办法?”我刚说完,一位同学就举手抢答:“老师一定是想找三名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佛印,让他们照课文内容去表演自己的角色,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大家看书纠正,难点就解决了!”我一听很高兴,问:“你猜得太对了,你怎么知道老师这样想?”他说:“我上课时经常猜老师今天又能用什么好办法讲,猜得多了,猜的能力就强了。” 请学生猜猜老师,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还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2、组织学习竞争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 如讲《岳阳楼记》,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从第二段开始默写,看谁写得多,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比赛结果,除三名同学外,大部分人一分钟都写了40多字,还有15名同学超过了50字。讲《济南的冬天》,有的段落,大家感觉很好,尽管教材没要求背诵,但同学们愿背
一背,那好,就来个一分钟背诵比赛,能背多少算多少,结果一分钟时间,同学们都背了60字以上,最快的同学背下来120多字的一段话。 也有时候,竞赛定量不定时,本篇课文四个解词,看谁背得最快,45秒钟时,第一位同学举手表示背完了,90秒钟最后一位同学也会背了。 即使在盛夏高温的日子里,并且正值疲劳的下午3点钟上课,一听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全心身地投入竞赛之中。 一节课有一两次乃至三四次短时间的竞赛,使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口头作文
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从奥运金牌第一想到的》、《现代成才勤奋是否重要》、《假如我是教育部长》、《神七上天的感受》。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站在自己的位置,六嘴八舌他说自己的文章。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打分少,也用不着怕别人批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解放。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趣味是只嫌少不嫌多的伴侣。如果
学生的反映是“上语文课真没意思”,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想辙,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我们语文老师不会浪费口水和精力。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愚见,我相信,面对诸多活泼泼的生命,我们只要将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当学生爱上你,爱上你的语文课,那么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就将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