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一、授课内容:
1、什么是单片机 2、单片机的发展 二、授课类型:讲授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目标: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掌握单片机的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单片机的特点 六、教学设想:
借助产品、作品演示,一方面可以使课堂生动,另一方面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板书) 一、什么是单片机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并且由于芯片的集成度的提高而使计算机微型化,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Computer),简称单片机,也可称为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单片机,即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计算机部件。 二、 单片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但发展十分迅猛。 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 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4004)以来, 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1971~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 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 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第2阶段(1976~1980):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以1976年Intel公司推
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 采用将8位CPU、 8位并行I/O接口、 8位定时/计数器、 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 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 仪表等的需要。
第3阶段(1980~1983):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 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 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片内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 个别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 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 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 使芯片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第5阶段(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 功能、 速度、 可靠性、 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单片机的应用特性: (1)集成度高
MCS-51系列单片机代表产品为8051,8051内部包含4KB的ROM、128B的RAM、四个8位并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一个处理功能强大的中央处理器。 (2)系统结构简单
MCS-51系列单片机芯片内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加或更换一个模块就能获得指令系统和引脚兼容的新产品。另一方面,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64KB的外部程序存储器寻址能力和64KB的外部RAM和I/O口寻址能力。Intel公司标准的I/O接口电路和存储器电路都可以直接连到MCS-51系列单片机上以扩展系统功能,应用非常灵活。 (3)可靠性高
单片机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出厂指标有军用品、工业品和商用品之分。其中军用品要求绝对可靠,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可靠工作,主要用于武器系统、航空器等方面。单片机属于工业品,能在常温下工作,不需要在温度恒定的机房内工作。由于单片机总线大多在芯片内部不易受干扰,而且单片机应用系统
体积小,易于屏蔽,所以单片机的可靠性较高。(4)处理功能强,速度快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中具有加、减、乘、除指令,各种逻辑运算和转移指令,还具有位操作功能。CPU时钟频率高达12MHz,单字节乘法和除法仅需要4μs,而且具有特殊的多机通信功能,可作为多机系统中的子系统。 单片机的制造工艺:
制造单片机的工艺只有两种:HMOS工艺和CHMOS工艺。
早期的MCS-51系列芯片都采用HMOS工艺,即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8051、8751、8031、8951等产品均属于HMOS工艺制造的产品。
CHMOS工艺是CMOS和HMOS的结合,除保持了HMOS工艺的高密度、高速度之外,还具有CMOS工艺低功耗的特点。例如HMOS工艺制造的8051芯片的功耗为630mW,而用CHMOS工艺制造的80C51芯片的功耗为120mW,这么低的功耗用一粒钮扣电池就可以工作。单片机型号中包含有“C”的产品就是指它的制造工艺是CHMOS工艺。例如80C51,就是指用CHMOS工艺制造的8051。 三、 单片机的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功能强、性价比高。
(2)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3)结构灵活,易于组成各种微机应用系统。
(4)应用广泛,既可用于工业自动控制等场合,又可用于测量仪器、医疗仪器
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5)内含有Flash存储器
由于片内含有Flash存储器,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十分容易地进行程序的修改。同时,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存数据信息,即使外界电源损坏也不影响信息的保存。 (6)和AT80C51插座兼容
AT89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和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是一样的。只要用相同引脚的AT89系列单片机就可以取代MCS-51系列单片机。 (7)静态时钟方式
AT89系列单片机采用静态时钟方式,节省电能,这对于降低便携式产品的功耗十分有用。
第二讲
一、授课内容:
1 、MCS-51和80C51系列简介 2、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二、授课类型:讲授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目标: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掌握单片机的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单片机的特点 六、教学设想:
借助产品、作品演示,一方面可以使课堂生动,另一方面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板书)
一、单片机系列简介
目前世界上单片机生产厂商很多, 如: Intel、 Motorola、 Philips、 Siemens、 NEC、 ADM、 Zilog等公司, 其主流产品有几十个系列, 几百个品种。 尽管其各具特色, 名称各异, 但作为集CPU、 RAM、 ROM(或EPROM)、 I/O接口、 定时器/计数器、 中断系统为一体的单片机, 其原理大同小异。 现以Intel公司的系列产品为例, 说明各系列之间的区别。
Intel公司从其生产单片机开始, 发展到现在, 大体上可分为3大系列: MCS—48系列、 MCS—51系列、 MCS—96系列。 MCS—51单片机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虽已有10多种产品, 但可分为两大系列: MCS—51子系列与MCS—52子系列。 MCS—51子系列中主要有8031、 8051、 8751 三种类型。而MCS—52子系列也有3种类型8032、 8052、 8752。
在某些性能上略有差异。 由此可见, 在本子系列内各类芯片的主要区别在于片内有无ROM或EPROM; MCS—51与MCS—52子系列间所不同的是片内程序存储器ROM从4 KB增至8 KB; 片内数据存储器由128个字节增至256个字节;定时器/计数器增加了一个; 中断源增加了1~2个。 另外, 对于制造工艺为CHMOS
的单片机, 由于采用CMOS技术制造, 因此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如8051功耗约为630 mW, 而80C51的功耗只有120 mW。
MCS-51是一个单片机系列产品,具有多种芯片型号。具体说,按其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同,MCS-51可分为两个子系列和四种类型. MCS子系列 片内ROM形式 无 ROM 片内ROM容2EPROM EPROM 量 片内RAM容量 定时器/计数中断源 器 MCS-518031 子系列 8051 8751 8951 4KB 128B 2×16 5 MCS-528032 子系列
8052 8752 8952 8KB 256B 3×16 6 MCS-51子系列包含4个产品,这4个产品具有不同的应用特性。 8051:单片机8051内部包含了4KB的ROM、128B的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4个8位并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一个处理功能很强的中央处理器,是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8751:是以4KB的EPROM代替4KB ROM的8051。
8951:是以4KB的E2PROM(或Flash ROM)代替4KB ROM的8051。 8031:是内部无ROM的8051。单片机8031不构成完整计算机,必须外接EPROM作为程序存储器。
52子系列也包含4个产品,分别是51子系列的增强型。由于资源数量的增加,芯片的功能有所增强。片内ROM容量从4KB增加到8KB;RAM容量从128B增加到256B;定时器数目从2个增加到3个;中断源从5个增加到6个等。
80C51单片机系列是在MCS-51系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早推出80C51系列芯片的是Intel公司,并且作为MCS-51系列的一部分,按原MCS-51系列芯片的规则命名,例如80C51、80C31、87C51等(至于89C51,我们把它归入89系列单片机,将在下一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