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专题专题絮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建远
近些年,党和政府领导探索社会改革,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农地“三,法律平等保护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权分置”
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同进入土地市场,奉行同权同价的平等对待等。这些政策来源于实践,又指导改革的实践。对于这些成果,应由法律予以固定。
事实也正是如此,全国人大先行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中华人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单行法。对于其中的若干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制度及规则,有必要升华到民事基本法的层面,即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中,其方式或是浓缩经修正而成的制度及规范,或是采取引致性(管道性)条款的立法技术,把对某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引向载有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单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有必要吸纳审判实践积累的成功仅限于此似乎不够
经验,把司法解释及准司法解释升华为民事基本法层面的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
一般说来,法官的法律修养到位,又积累了处理个案的经验,可能也有教训;还注意吸收其他案件的裁判经验,接受教训,便有机会也有能力通过判决、指导性案例直至司法解释澄清不明确的甚至有歧义的法律规定、填补法律漏洞,并且,其结果基本上是。时逢修法、立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正面的,甚至出现了“法学上的发现”
感的聪明的立法者把妥当的裁判要旨、司法解释吸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应条款之中,确有必要,诚为明智之举。这种立法和司法的互动,在《中华人民共和》“第三编合同”中体现得最多和最成功,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所需要的条件国民法典
为其典型。可喜,可贺!
新创设的法律规范需要阐发,意义不甚明了的个别规定应予澄清,法律漏洞有待补,《中华人民充,判决/裁决和学说应该互动,唯有如此,方能促进法治的前行。就是说
共和国民法典》的颁行,需要解释论登场。最有权威的解释自然是裁判案件的法官,在适当之时,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如何规范法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
的解释和适用,防止规则被滥用,是后法典时代的重要工作。制定司法解释时应当严守法律的授权范围及程序;法官在解释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应当谨慎保守,依照法律解释的基本规则进行个案处理。
法官也是人,不是先知先觉,万事皆通。他们解释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需要汲取营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范及其精神,也包括学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抽象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理解和阐释
概括性,完全法条之间大多要衔接和配合,不完全法条之间需要相互组合,共同发挥规范功能。这些工作,离开学者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法官与学者相互学习,吸取并发扬对方的优长,共同进步。正所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说是为裁判而准备,而判例,它们都在落实法律。乃在实践学说”
,若忽视具体规定,则意味着“巧妇”无米理解和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但拘泥于具体规也下锅,等于没有助力人们学习和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定,又难免狭隘、偏差,背离精神实质。从整体到具体规定,从具体规定到整体,循环往复,方得要领。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权利法,物权也好,债权也罢,它们若无归处,便无意义,也难以存续,唯有与特定的“人”相结合,才可存续,才显现出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的“人”,是空洞的,还是“有血有肉”的“定在”,这。“人”取得和保有权利,依现代伦理含有为着幸福的一面,涉及人格权的地位和作用
这对于“人”中的自然人应为的论。自然人的幸福,不是自私自利的满足,应该有亲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绝不应当限于物权法、的生存、发展、尽可能的完美。看来
债法、知识产权法,必须涵盖人格权法、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
,《清华法学》联系十二位学者,尝试完成上述工作,推出了本专题。无论是为此
编辑部还是十二位作者,均为有益尝试,践行社会责任。至于功效如何,则非我等所能左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