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麻家塔乡敖包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3Mt/a)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神木县麻家塔乡敖包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08年7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2009年4月神木县麻家塔乡敖包沟煤矿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说明书完成,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编制完成,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本进行如下公示。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神木县麻家塔乡敖包沟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县城西北方向10 km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神木县麻家塔乡。地理坐标:
北纬38°53′19″~38°54′20″ 东经110°21′00″~110°21′56″ (1)公路运输条件 煤矿东部S204省道通过。 (2)铁路运输条件
煤矿北距包(头)~神(木)~朔(州)铁路孙家岔集装站50km,神(木)~延(安)铁路从煤矿东部通过。东南距神木县城约10km,交通较为方便。
本矿区煤炭外运条件良好,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交通位置图见附图一。
二、项目概况
整合前敖包沟煤矿位于神木县北偏西20km处,行政区划属神木县麻家塔乡所辖。井田面积1.083 km2,地质储量792.8万t。矿井生产5-2煤层,生产规模9万t/a。
神木县麻家塔乡敖包沟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属于单井整合,由原敖包沟煤矿扩大井田范围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能力30万t/a。该项目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文)及《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08】4号文)等相关要求及程序。
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119km2,批准开采煤层为5-2煤层,地质储量925.3万t,可采储量为545.3万t,服务年限14.0年。井下原煤直接由主斜井无轨胶轮车运输至生产系统卸载台阶,将原煤落入振动筛进行机械筛分、并对80~30mm块煤和大块煤(80mm以上)进行人工选矸。经筛选后的产品煤分别由筛下各级漏斗转入地面移动式胶带输送机集中堆放,最后由装载机装车经地中衡外运。整合后利用原有工业场地,场地占地面积3.72hm2,绿化率为30%。因项目矸石产量较少,不设场外排矸场,矸石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井下回填。
整合后采用两斜井开拓方式,利用原有主斜井作为整合后主井,原回风斜井作为整合后风井。整合后,井田西部大片区域新开巷道进行开拓,即在井筒南部沿南部采空区边界线东西方向布置一组盘区巷道,大巷布置两条,分别为运输巷和回风巷;盘区巷道布置三条,分别为运输巷、胶带巷和回风巷,并设置盘区煤仓,井下主运输工作面及盘区巷采用胶带运输,大巷车场及井筒采用防爆胶轮车运输。
井田采用单水平开拓,利用原有主斜井、回风斜井及中央两条大巷开拓全井田。壁式炮采采煤法对5-2煤进行开采。矿井共划分四个盘区,其中井田西部和南部统一划分为一盘区(双翼盘区),井田东北部两块分别划分为二盘区和三盘区,东部三角区域划分为四盘区,其中首采盘区为一盘区,盘区回采率为75%,工作面回采率为93%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整合方案总投资10088.29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350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3.47%。总在籍人数前期173人。全员工效为5.6t/工日。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地表水:设铁岭沟上游、铁岭沟与水磨河交汇处2个断面,各断面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说明铁岭沟、水磨河河段水质良好。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点除细菌总数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1.1,其余各项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较好。
环境空气:所监测的SO2、NO2的一次值和日均值在三个点全部满足标准要求,TSP的日均浓度范围0.289-0.416mg/m3,工业场地、毛驴滩和温家塔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温家塔监测点污染较重,最大超标倍数为1.39倍,最大值浓度为0.416 mg/m3。TSP超标原因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气候、风沙扬
尘等影响有关。
声学:工业场地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说明该区域声环境状况较好。
生态:评价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以黄土梁峁区为主,有少量沙土沉积,地表基本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西部及东部地表局部新近系红土出露,以红土梁峁地貌为主,是一个以自然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为经济动力的资源依赖性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目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质量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抗干扰能力差是评价区基本生态特点。现状调查煤矿开采未见地面塌陷,裂缝。整合后井田内肯铁岭村,位于工业场地北1.1km处,而敖包沟煤矿可能导通区域位于井田东南部(敖包沟两岸), 所以,对井田内居民饮用水井影响较小。
四、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①评价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是井田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
②由预测结果可知,5-2煤开采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分别为54.09m,防水煤岩柱高度分别为68.67m。本矿井开采5-2煤,埋藏深度为0~105m。因此5-2煤层开采后,在基岩薄弱区会导通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导通区域位于井田东南侧,敖包沟两岸。根据井田开拓图可知,该区留有工业场地和巷道保护煤柱,正常情况下,上覆孔隙潜水不会大量溃入井下。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的地面、井下废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3)地表沉陷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5-2煤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559.0mm,最大下沉值出现在井田西北边界处。最大倾斜值为52.4 m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1458.0mm,最大水平变形值为45.4mm/m。
采煤地表下沉、变形总体上不会改变评价区地表形态类型;受影响的地段主要为沉陷盆地边缘;采煤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有影响,采取留设保护煤柱、采前加固、采后修复等措施解决;地表沉陷、变形对评价区野生植被影响较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