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逐步提高比较、分析、迁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是今天的口算小能手!
(1)4+6= 20+10= 7+9= 40+13= (2)24+5 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些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过,今天学习的加法有点特别,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动脑筋,看看谁最先发现它与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有信心吗?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老师这儿有小朋友们在玩“数画片”的游戏。(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画面,这些小朋友各叫什么名字?
第 1 页
从图上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并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9+6,24+6,24+9,24+6+9
师:上面几道算式,你会算哪一道?(学生回答,教师擦去第一个问题和算式)
2.教学24+6。
(1)师:24+6是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画片摆一摆!
你们打算怎样摆,想一想先摆多少再摆多少?想好了吗?(生:先摆24根小棒,再摆6根)
(2)在桌上先摆出24再摆出6(生摆,师在黑板上摆)
摆好24和6了吗?24+6是多少呢?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注意,摆完后要能一眼看出24+6的得数是几。
(3)师:说停就停,谁能把自己摆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生一边说PPT一边展示圈一圈、捆成一捆)
你们捆了吗?没捆的我们也这样捆一捆!(动作提示)捆好的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4)师指着合在一起的这捆小棒 问:这捆小棒哪来的? 生:是4根小棒和6根和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 师:现在你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吗?
师:如果我们不摆小棒,你会计算吗?(同桌讨论)
谁来说一说先算什么呢?(4+6=10同时课件出示文字)也就是图上的哪一部分? (我们刚才圈起来的部分)再算什么?谁还会说?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让多人说)
小结:看来,小亮和小红确实有30张画片。 (5)在黑板上贴24+6捆小棒的过程(回顾)
我们来回忆下刚才的过程,刚才我们在课件中演示了,24+6怎么算的?有什么
第 2 页
变化啊?(粉笔框出10根小棒,用箭头标出来,出示一捆,用别的颜色) 3、比较24+5和24+6
同样是24加一位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提问:24+5得数十位上是几?24+6十位上又是几?同样是24加一位数,为什么得数一个十位上2,一个十位上变成3了呢?十位上为什么多了一个1?这个多出的1哪来的?满十了我们又可以捆成一捆,而前面4+5的时候没有满十,所以不能捆成一捆。
4、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哪里变了?个位满十了要向十位进 1。 但是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先算个位加个位,一个4+5,一个4+6,算出的得数再和20相加。 5、教学24+9。
(1)师: 24+6你们会算了,24+9你会不会呢?这次我们自己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打开书75页,找到试一试,先填一填,再对着自己写的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这次你们没有摆小棒来帮忙,你们怎么就会了呢?(都是先算,再算)
(4)比较24+5 24+6 24+9
这三道题都是二十几加几,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管是进位还是不进位,都是先算个位加个位,再把算出了得数和整十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1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棒,那么快就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请看这两道算式,能说一说怎么算吗?(出示想想做做一)
38+2= 26+7=
师:请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集体交流。 2. 想想做做2
小朋友们太厉害了,这些小问题难不倒大家,请看这两组题目(出示想想做做
第 3 页
第2题第一组)
7+3= 4+8= 9+6= 7+43= 34+8= 9+36= 7+83= 54+8= 9+76=
师: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7+3=? 再想想怎样计算下面的两题?你有什么小窍门?
从这组相似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小结: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先加,再把加的得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
先独立完成,完成好的小朋友看一看,每组题目间有什么联系? 3、24+6+9=
师:刚才还有小朋友提出这个很复杂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怎样计算呢? 师:好,我们都知道了,三人一共有39张画片。 4、智慧大转盘
(1)师:我们还有一个智慧大转盘,相信肯定难不到大家。 6 + 18 6 + 49 6 + 74 6 + 30 6 + 55 6 + 81 6 + 46 6 + 27
(2)出示所有的算式,看一看,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左边一组和右边一组,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怎么分吗?(左边是不进位的,右边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但是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管是不进位还是进位,都是先算个位加个位,再把算出了得数和整十数相加。) 6、改错题。 7、猜数
82+9=()1 ( )+22=27 6+( )4=40 46+( )=四十多 46+( )=五十多 四、课堂总结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真好!这节课我们用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的知识解决了不少数
第 4 页
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百以内数加法的一个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多数学生性格外向、求知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合作意识刚刚形成,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加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前面已学加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反思整节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下列几点感触更深: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提出来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重视了知识的迁移。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3、重视操作,数学学习在学生的操作中体现。小学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很多的过程与方法就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再通过练习、比较,进行算法的最优化。我尽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交流。学生通过同桌边操作边交流想出了计算“24+9”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突出本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新课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精炼,学生操作、演示以及教师演示等过程有些拖沓,应该紧扣思维重点和难点再紧凑些,教学语言需要进一步锤炼,做到简洁,明确,不失幽默和生动。
第 5 页
2、应该充分重视儿童课堂常规和习惯的养成训练,尤其对于一年级孩子,只有有良好课堂常规,教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就很难实施。要重视训练孩子课堂语言结构清晰,表达准确,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改进措施:
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做到提问准确,强化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科学性,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