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本试卷适用于: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考试时间:90分钟 力 D.妄自菲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薄
6.在首届全国职业成绩 院校技能大赛上, 评卷 有近千家企业观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共40分)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A.联系 B.孤立 C.发展 D.矛盾 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 ) 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顺境和逆境
B.前进新与曲折性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退
18.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
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 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
D.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冷漠 D.主动热情
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
19.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0. 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
A.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排斥 B.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C.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相互斗争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
二、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111110 1 2 3 4 5 1.(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 2.(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
3.(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4.( )进行人生选择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
5.( )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6.( )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是静止的。
7.( )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行动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8.( )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外因决定的。 1 A 11 A 2 A 12 A 3 C 13 A 4 B 14 C 5 A 15 A 6 A 16 A 7 B 17 A 2. 有这样一个传统的印度寓言:一只老鼠由于惧怕猫而终日忧愁。一个巫师很怜悯它,就把它变成了一只猫。但变为猫的老鼠又变得惧怕狗。于是巫师又把它变成了一条狗。变为狗的老鼠又惧怕起了黑8 9 10 豹,于是巫师又把它A A B 18 19 20 变成了一匹黑豹。自A A C 此它又对猎人充满了9.(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10.(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哲学意义的矛盾也包括逻辑矛盾。 11.( )人生顺境就是人生进入了没有矛盾的世界。 12.(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说明人生经受的挫折和磨难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必要时置死地而后生。 14.(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大学士张英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幸福,必须要营造真诚互信、友善关爱、宽松的人际环境。 15.( )人生发展的两种境遇是不可避免的。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事求是 2. 规律 3. 自觉能动性 4. 联系 5. 新事物 四、理解说明题(25分) 1. 宋朝时期,有个繁华小镇。一日,小镇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卖枣咯,大枣小核,小枣没核!”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了。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此情景,也学着老翁吆喝起来:“卖核桃咯,大核桃小仁儿,小核桃没仁儿!”可结果呢…… (1)你认为卖核桃的小伙子模仿老翁的方法能把核桃卖出去吗?为什么?(3分)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在人生发展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5分) 惧怕。巫师最终只得放弃了,把它重新变回了一只老鼠。并对它说:“我无能为力了,因为你害怕的是自己。” ﹙1﹚结合上述寓言,谈谈你对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能战胜自己的理解。(4分) ﹙2﹚ 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4分) 3. 人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大鱼吃小鱼的关系;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尔虞我诈的关系;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 是互助共生的关系。 (1)以上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人际关系会形成哪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人生态度各有怎样的表现?(4分) ﹙2﹚我们该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5分)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0) 二、判断题(1’*15) 1 2 3 4 5 6 7 8 9 1111110 1 2 3 4 5 √ √ √ ╳ √ ╳ √ ╳ √ ╳ ╳ √ √ √ √ 三、名词解释(4’*5)(考生答出横线标出部分的内容即可给分) 1. 事实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2.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4.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5.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四、理解说明题(25分)(考生答之有理,三观正确即可给分)
1.(1)不能,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情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2. (1)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勇敢改正贴,那怎么会走出失败,取得成功?那些没有信念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很难寻找出人生意义的。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持有什么样的信念。而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
(2)乐于交往,情绪健全与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乐观开朗,意志坚强,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 3. (1)一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另一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2)走出孤独,主动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建立真正的友谊;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待人接物要热情有礼貌;讲信用,负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