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管夹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摘 要:散热器管夹作为微型车的主要部件,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国外采购,采购成本较高,造成整车的成本难以降低,为了降低微型车国产化的成本,文章主要研究散热器管夹成型工艺和工艺装备的设计。根据散热器管夹的形状及加工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冲压工艺,解决该类零件在成形时起皱、拉裂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冲压工艺;模具设计
如图1所示为某公司子弹头微车国产化配套生产的散热器管夹支架,材料为08AL冷扎板,料厚1 mm。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制品刚度,在45%d折弯处要求压制出2处凸形加强窝,并要求冲三个孔,其中一个孔在后道工序需碰焊M8螺母来安装散热器管夹。
1 零件工艺分析
从工件图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需多道工序加工成形,其工艺特点为:先将该零件的主要变形——45 ?觷弯曲变形及中部的局部起伏成形一次冲压成形,并且保证工件的平整,在工件中部的浅拉深附近无起皱、无裂纹等现象。因工件在中部局部成形时变形较大时,单靠局部鼓凸部分的材料变薄是不够的,而需要借助于相邻的周围材料来补充,接近变形区的边缘周边材料收缩使得周边不齐,显然按常规的先落料后成形的冲压工艺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成形时应预先留出切边余量,待成形后,计算出翻边高度为17.6 mm的边缘的毛坯展开尺寸,采用冲裁,将周边切合图2要求。至于靠近中部凸台的在同一平面?准5和?准7孔,在工件切边工序后用一副冲模一次同时冲出;另外1个?准7孔可用单冲模冲出。将所有的孔冲出后,可通过弯曲将高度为17.6 mm的边翻合。因此,此零件冲压工艺包括弯曲及浅拉深、冲裁、翻边等。
2 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
根据该零件形状的特点及尺寸要求、批量,经过多方论证,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定为:下料——弯曲、浅拉深-切边-冲孔(?准5,?准7)-冲孔(?准7)-翻边
2.1 下料
由剪板机床下料:LXB=120X115
2.2 弯曲、浅拉深
根据零件的成形要求,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弯曲、浅拉深模,用于将45 ?觷弯曲及两个方向相反凸形,一次成形。考虑到浅拉深成形要滞后于弯曲变形,为此将弯曲变形的上下模都设计为活动的,其弯曲力靠橡胶而获得。当上模随压力机滑块上行时,模具打开,顶杆26顶起凹模21,比固定的凹模模芯高出20 mm,
上摸中的压缩橡胶17将凸模7顶出,比凸模模芯高出26 mm。此时将剪好的方料放在凹摸12上,用定位销30定好位。
工作时,上模随压力机滑块下行,压缩橡胶17、27作用下获得足够的弯曲力使坯料首先完成45%d弯曲工序。随着上模的继续下行至下死点,板料在被压住的状态下,被凸模模芯16及凹模模芯20逐步拉成零件所需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局部凸形。而当上模上行时,又靠橡胶17,27将坯料。
从16,17上顶出,从而非常容易的将工件拿出模具。
2.3 切边
依据既定的工艺方案,根据图1零件的形状及尺寸,可计算出本工序的毛坯展开尺寸,切边尺寸如图3所示。
本工序模具的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该模具属冲裁工序,故采用了后侧导柱滑动导向模架。在模具设计时,为了保证工序件在切边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切边时,以第2道工序所成形的零件外形——45% d弯曲、凸凹定位。因此,凸模8和凹模活动模芯5的外表面应按第2道工序成形的凸、凹模外表面制作。
模具打开后,顶杆21顶起凹模活动模芯5高出凹模4,将工序件放入凹模活动模芯上,靠工件前道工序成形的凸凹形定位。工作时,凸模8随上模下行压紧工件外表面,将周边一次全部切出。本模具采用的是弹性卸料装置,将废料从凸模8上卸下。同时由装在模座之下的顶出装置实现上出件,通过调整螺母装在模座之下的顶出装置实现上出件,通过调整螺母25压缩橡胶24,可调整顶出力。由于该弹性顶出装置在切边时能压住工件,并及时地将工件从凹模内顶出,因此可使切口处的工件表面平整。
2.4 冲?准5,?准7孔
本工序模具的结构如图5所示,由于该模具属冲裁工序,故采用了后侧导柱滑动导向模架。发生变形,冲孔时,以第2道工序所成形的零件外形-45 ?觷弯曲、凸凹定位。因此,卸料板5下表面应按第2道工序中的凸模及凸模模芯(分别见图2件7、16)外表面制作。
模具打开后,将工序件放入凹模固定板3内定好位。工作时,卸料板5随上模下行压紧冲孔表面,凸模A7、凸模B8同上模继续下行,将?准5、?准c7孔同时冲出。在本工序的模具中,仍采用的是弹性卸料装置。这种卸料装置是借助于弹性橡胶的弹性力,推动卸料板动作而起到卸料作用。由于在工作时,卸料板5在材料被压平的情况下冲完孔后才卸料的,故冲出的制品平整。
2.5 冲?准7孔
为了简化模具制造过程,降低成本,在本工序中,采用无导向冲孔模对零件
上的?准c7孔进行加工。模具结构如图6所示。
在该模具设计中,采用的是刚性卸料装置。它是将卸料板5安装在凹模固定板3上,其中卸料板5工作平面与工件冲孔平面的间隙为0.5 mm,这样工件在冲孔前后的放、取十分方便,又可有效的防止工件发生较大的变形。另外由于该模具无导向装置,故安装此模时,应选用精度好的压。
2.6 翻边
本工序的模具结构如图7所示,属无导向装置的翻边模,安装此模需要较好的压力机精度和刚度。
当凸模6进入凹模4前,在橡胶18的作用下,通过顶杆15、顶料板5将坯料不变形的平面部分在冲压过程中始终压紧,并使变形部分可自由的挠起和转动,从而保证零件制品的质量。为了减少回弹对翻边件质量的影响,在调整时,应把试件放在模具工作位置上量的影响,在调整时,应把试件放在模具工作位置上进行调整,应使上模随滑块到下死点时能起校正作用,即能压实工件又不发生硬性顶撞或发生顶住及咬死现象。
3 结 语
本零件的模具从计算到完整出图,都是在计算机上应用CAXA电子图板、XTMCAD(R)5.0 for AutoCAD辅助设计完成的。该零件的五副模具由于设计合理,模具材料和参数选用恰当,经过大批量生产,尺寸稳定。制品外观质量好,无起皱、裂纹等缺陷,其尺寸精度等都达到制件的设计要求,已完全可以代替进口件,实现了该零件的国产化,为子弹头微车的国产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得到了主机厂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王孝培.冲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 翁其金.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5] 彭建声,秦晓刚.模具技术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