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新圩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蒙山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规范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高效有序的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做好2024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各村委会、各相关部门、社会各阶层及公民的职责,保证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1。2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四、《蒙山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五、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并结合我镇汛期地质灾害实际情况。
1.3镇地质灾害概况及现状
我镇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统计,我镇地质灾害具有种主要是滑坡和崩塌,分布面广、相对集中、稳定性较差、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陷等四种。其规模以小型为主.每年均有地质灾害发生,2015年我镇出现多次连续暴雨和强降雨,主要分别是6月份,全镇共发生地质灾
害12起,分布为:四联村崩塌1起,古定村滑坡1起、崩塌2起,貌仪村滑坡1起、崩塌2起,壮村村崩塌1起,双垌村崩塌2起,六桂村崩塌1起(毛竹坪山体滚石),规模均为小型,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约5万元。至2016年底,初步确定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均为小型规模,包括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其中滑坡29处、崩塌3处。 1.4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新圩镇辖区内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范期
我镇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陷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雨季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雨季汛期及各工程建设施工期。 2.1雨季汛期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镇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上岩石裂隙和节理发育,岩土体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雨季大量水流渗入土层,岩土抗剪强度降低,再加上斜坡卸荷作用,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降雨过后,由于水分流失,土体收缩开裂,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738,最大年降雨量1906.9,其中汛期(4至9月)平均降雨量为1144,接近全年的80%,日降雨量≥50的暴雨天数多年平均在4月至5月之间,最大日降雨量可达334.5,降雨具有雨期长,强度大等特点。我镇部分地区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4至9月是我镇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当日降雨量超过50或
每小时降雨量超过20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县全年降雨量总体与正常年份持平,预计今年我县发生局部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我县将地质灾害防范期时间上确定为4月至9月,该时段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非汛期要注意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观测,汛期要时刻提高警惕。 2.2 工程建设施工期
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位于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由于破坏了山体的自然平衡和植被,在施工期间,若未能及时对地质灾害采取防范措施,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各村委及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我县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和断裂集中分布于境内的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和中部相对其他地区较少,岩土体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差,雨季大量水流渗入土层,土体异常松散,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年最多降雨量为2529,最少为1138。3。我县1~3月总雨量大部偏少2成左右;4~6月总雨量大部偏少1~2成;7~9月总雨量大部偏多1~2成;10~12月总雨量大部偏少2成左右。雨季开始期大致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与常年相比,属偏晚年份。雨季结束期大致出现在10月上旬到中旬。
第三章 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3。1 2016年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 3.1。1 2016年地质灾害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