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2.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和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思考 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答案 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
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点拨
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开发方式 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特点 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 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度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列有关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答案 C
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高;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但高收入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中东一些石油出口国,依靠石油出口换取大量外汇,人均收入较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般来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高。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思考 为什么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答案 在该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比较小,只形成了数量很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因此,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答案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畔,有五大湖和大西洋庞大、便利而廉价的水运和丰富的水源,在它的附近有五大湖西部大量的铁矿和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矿。
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等一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优势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发展并逐步壮大,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知识点拨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点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经济差异: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三次产业状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结合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它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