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基础理-期末考重点---最后重点整理 part 1简答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 心血虚与肝血虚的异同鉴别 证名 相同症状 心血虚证 面唇淡白,头晕 肝血虚证 不同症状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1)视物模糊,两目干涩 (2)爪甲枯稿不泽 (3)妇女月经色淡量少,经闭 (4)手足震颤,肌肉瞤动 舌象 舌淡 舌淡 脉象 脉细弱 脉细 2. 形成血瘀证的原因 1.) 外伤造成体内出血 2.) 气滞导致血形不畅

3.) 气虚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畅 4.) 血寒而致血脉凝滞

5.) 血热而致血液壅聚,血液受熬成瘀血 3. 肝风内动四个证 证候 性质 主症 兼症 舌象 脉象 肝阳化风证 上实下虚证 内风:眩晕欲仆、头摇、肢颤、项强 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脾气急躁 舌红、苔白or腻 脉弦有力 中风: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言謇涩、喉中痰鸣 热极生风证 里实热证 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高热神昏、燥热如狂 舌红绛、苔黄燥 脉弦数 阴虚动风证 虚证 手足蠕动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 血虚生风证 虚证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关节拘急不利,面百无华、眩晕耳鸣 舌淡,苔白 脉细 肢体麻木 4. 心脉痹阻四个证 病因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瘀阻心脉(瘀血) 心悸征忡、胸刺痛 舌暗,见紫斑紫点 脉细涩or结代 闷心痛、痛引闷痛、体胖多痰、身重困倦 痰阻心脉(痰浊) 苔白腻 脉沉滑or沉涩 肩背内侧,时痛势剧烈、得温痛减,伴见畏寒喜暖、肢冷 寒凝心脉(阴寒) 舌淡,苔白 脉沉迟or沉紧 发时止 气滞心脉(气滞) 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伴肋胀,善太息 舌淡,苔薄白 脉弦 5. 亡阴、亡阳鉴别 证候 汗 寒热 面色 气息 口渴 四肢 舌象 脉象 亡阴 热汗、黏稠、味咸 身热恶热 潮红 气粗 渴喜冷饮 温暖 红干 细数疾而无力 亡阳 冷汗、清稀、味淡 身冷恶寒 苍白 气微 渴喜热饮 厥冷 白润 微欲绝 6.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鉴别 证候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舌象 脉象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易怒,胸肋或少腹胀痛、窜痛,胸闷,善太息,妇女乳情志抑郁,肝经部位胀痛,苔薄白 弦 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与情志变化有关 妇女月经失调 肝火上炎 肋肋灼痛,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急怒,或耳鸣耳聋,或耳内火热上炎,炽盛于肝经循行舌红苔黄 弦数 肿痛流脓,或失眠多梦,或吐血、衄血,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部位,如头、目、肋等

肝阳上亢 便短黄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急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眩晕,面赤,头痛,头重脚头重脚轻 轻,腰膝酸软 舌红少津 弦而有力or弦细数 7.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证的鉴别 证候 临床表现 湿热蕴脾证 纳呆,脘腹痞闷,便溏不爽,恶心呕吐,黄疸的阳黄(面目肌肤发黄,黄而鲜明如橘皮,皮肤瘙养),汗出热不解,肢体困重,小便短赤 肝胆湿热证 肋肋胀痛,肝火横逆犯脾(纳呆腹胀,泛恶欲呕,大便不溏),黄疸的阳黄(面目肌肤发黄),少阳病(口苦、寒热往来),男子睪丸胀痛,阴囊湿疹,女子带下黄臭,阴部瘙痒,小便短赤 8. 痰迷心窍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证候 临床表现 痰迷心窍证 (1)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2)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癫证) (3)神情痴呆 (4)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痫), 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痰火扰神证 (1)躁狂谵语,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证) (2)神昏谵语 (3)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痰黄稠,喉间痰鸣,胸闷,心烦不眠 9. 肝胃不和证与肝郁脾虚证的鉴别 证候 临床表现 肝胃不和证 脘肋胀痛or窜痛,喛气呃逆,嘈杂吞酸(胃火)+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肝) 肝郁脾虚证 胸肋、腹部胀闷窜痛,得太息或矢气稍舒,情志抑郁不乐or性情急躁易怒,纳呆肠鸣,便溏不爽,or大便时干时稀,or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气滞) 10. 胆郁痰扰证 证候 临床表现 怛郁痰扰证 惊悸失眠,胆怯,烦燥不安,胸肋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耳鸣, 口苦,呕恶 11. 寒湿困脾及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证候 临床表现 湿热蕴脾证 纳呆,脘腹痞闷,便溏不爽,恶心呕吐,黄疸的阳黄(面目肌肤发黄,黄而鲜明如橘皮,皮肤瘙养),汗出热不解,肢体困重,小便短赤 寒湿困脾证 纳呆,脘腹痞闷胀痛,便溏,泛恶欲呕,阴黄(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焑熏),肢体浮肿尿少,妇女白带量多,口淡不渴,头身困重

舌象 舌红苔黄腻 舌红苔黄腻 脉象 脉濡数 脉弦数or滑数 辨证要点 神志异常及痰浊内盛为主 舌象 苔白腻 脉象 脉滑 神志异常及痰火内盛为主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辨证要点 以胸肋、胃脘胀痛or窜痛+喛气呃逆+情绪抑郁等为主 以胸肋、腹部胀闷窜痛+情绪抑郁or易怒+食少腹胀便溏等脾气虚为主 辨证要点 以惊悸失眠,眩晕耳鸣与痰热内蕴为主 舌象 舌红苔黄腻 舌淡胖苔白腻or滑 脉象 脉濡数 脉濡缓 舌象 舌红苔薄黄 苔白or腻 脉象 脉弦或数 (胃火所致脉数) 脉弦 舌象 舌红苔黄腻 脉象 脉弦滑数

12. 寒、热、虚、实、表、里的症状特征 答: 证候 寒热 内脏症状 病程 舌象 脉象 表证 发热恶寒 不明显 短 苔薄白 浮 里证 寒热独见 以内脏症状为主 长 有明显变化 沉

证候 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热 口不渴 面白 冷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迟or紧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面红 热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脉数

证候 寒热 面色 形体 精神 声息 疼痛 病程 舌象 脉象 虚证 形寒肢冷 淡白 消瘦 委靡 声低息微 痛处喜按 长 舌质嫩,少苔脉无力 五心烦热 颧红 or无苔 骨蒸潮热 实证 寒战、壮热 苍白、满面通红 壮实 兴奋 声高气粗 痛处拒按 短 舌质老,苔厚腻 脉有力

13. 苔质苔色,办别病性,及邪正盛衰 (我不确定以下答案是不是符合题目,请自行判断呗 ^^) 答: (page 52,53.)

其临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邪正盛衰 正气盛衰能明显反映于舌,如气血充盛则舌体红润;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胃气旺盛则舌苔有根;胃气衰败则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气血运行正常则色红活鲜明;气滞血瘀则舌色青紫或舌下络脉怒张。脏腑功能失常亦常见于舌,如脾失健运,湿邪困阻每见舌苔厚腻;肝风内动多有舌体震颤或歪斜;心脾郁热舌生疮疡,红肿热痛或吐舌,弄舌等。 (2)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特征亦各异。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热为病,则舌红苔燥;瘀血内阻,舌紫暗或有斑点等,故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辨别。 (3)分辨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以外感温热病而言,其病位可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邪在卫分,则舌苔薄白;邪入气分,舌苔白厚而干或见黄苔,舌色红;邪在营分则见舌绛;邪入血分,舌色深红,紫绛或紫,黯舌枯少苔或无苔。说明不同的舌象提示病位浅深不同。 (4)判断病势与预后 从舌象的转化可以推判病势进退,从舌苔上看,舌苔由白转黄,由黄转焦黑色,苔质由润转燥,均提示热邪益甚而津液被秏。反之,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变润,为邪热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趋势转变。若满舌厚腻苔突然剥落,舌光滑无苔,是邪盛正衰,胃气胃阴暴绝的征候;苔突然增厚,是病邪急剧入里的表现,两者均为恶候。从舌体观察,舌色淡红转红、绛,甚至转为绛紫,或舌上起刺,是邪热深入营血,有伤阴、血糙之势;舌色由淡红转为淡白、淡青紫,或舌胖嫩湿润,则为阳气受伤,阴寒渐盛,病情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单纯变复杂,病势在进展。舌荣有神,舌面薄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之象,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舌质与舌苔 临床意义 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主病为两者意义的综合 举例如下: 1.) 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 主实热证

2.) 舌体淡嫩,苔白滑 3.) 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苔焦黄干燥 4.) 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 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不一致 举例如下: 1.) 淡白舌,黄腻苔 2.) 红绛舌,白滑腻苔 主虚寒证 主热极津伤 气血瘀阻,痰湿内阻 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舌淡苔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主湿热之证,舌色和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 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困阻,苔和舌亦反映了寒、埶二种病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1) 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 (2) 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 14. 望大便的内容要了解!! 答: (page 40.) 大便 临床意义 大便干结、面红身热者 热盛伤津 大便干结如羊屎,排出困难 热盛伤津,大肠液亏,传化不利所致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寒湿困脾,脾胃气虚,大肠传导失职,脾阳虚or脾肾阳虚 大便色黄如糜,有恶臭者 湿热泄泻 便下稀粪如水,兼恶风发热者 风泻 大便如脓涕,色白或红,兼见腹痛肛灼,里急后重者 湿热痢疾 1.) 大便脓多色白者 偏湿,病在气分 2.) 大便血多色赤者 偏热,病在血分 3.) 若红白夹杂 气血两伤 便红如桃酱,排便不顺,舌苔黄腻者 胃肠蕴热,迫血下行 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兼面色不华,或脘腹隐痛者 胃络出血 先血后便,血色鲜明 为近血,系邪热灼伤肠络,或痔疮,肛裂出血 15. 月经要了解 答: (page 78) 经期异常 含意 临床意义 月经先期 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 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不能摄血 阳盛血热,肝郁血热,阴虚血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 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所致 月经后期 指月经周期后延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 阳虚生血不足所致的营血亏虚→血海空虚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冲任受阻 以上两者都导致不能按时蓄溢经血,以致月经延迟 月经先后不定期 指经期不定,月经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肝气郁滞,瘀血阻滞,脾肾虚损→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上的月经病,又称月经衍期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临床意义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瘀阻胞络,络伤血溢 崩漏 指阴道内忽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尽者。一般来势急,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脾肾气虚,冲任不固;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所出血量多,称为崩,或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淋离不止,或经致 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称为漏,或漏下。 月经过少 指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 精血亏虚→血海空虚 寒凝血瘀→冲任气血不畅 闭经 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中断,停经三脾肾亏虚→冲任气血不足,血海空虚 个月以上,称为闭经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胞脉不通 有些妇女无月经而同样能怀孕者,称为『暗经』;有行经期经血上逆,只吐血,衄血或眼身出血者,称为『倒经』。 经色异常 临床意义 经色淡红质稀 气虚或血少不荣 经色深红质稠 血热内炽 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兼小腹冷痛者 寒凝血瘀 痛经 临床意义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 气滞或血瘀 小腹冷痛,得温痛减者 寒凝血瘀or阳虚血瘀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 气血两虚,胞脉失养 含意 指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

中医基础理-期末考重点---最后重点整理 part 1简答题

1.心血虚与肝血虚的异同鉴别证名相同症状心血虚证面唇淡白,头晕肝血虚证不同症状心悸,失眠多梦、健忘(1)视物模糊,两目干涩(2)爪甲枯稿不泽(3)妇女月经色淡量少,经闭(4)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舌象舌淡舌淡脉象脉细弱脉细2.形成血瘀证的原因1.)外伤造成体内出血2.)气滞导致血形不畅3.)气虚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xes8kw0o5v45r56fo51lh1d7s0s50094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