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通过矩形的性质可得OD?OA?OB?OC,再根据∠AOB=120°,可证△AO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OD的长度,再通过证明四边形CODE是菱形,即可求解四边形CODE的周长. 【详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D?OA?OB?OC ∵∠AOB=120°
∴∠AOD?180??∠AOB?60? ∴△AOD是等边三角形 ∵AD?5 ∴OD?OA?5 ∴OD?OC?5 ∵CE//BD,DE//AC
∴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 ∵OD?OC?5 ∴四边形CODE是菱形 ∴OD?OC?DE?CE?5
∴四边形CODE的周长?OD?OC?DE?CE?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周长问题,掌握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5或05【解析】【分析】两种情况:①由矩形的性质得出
CD=AB=4BC=AD=5∠ADB=∠CDF=90°由菱形的性质得出CF=EF=BE=BC=5由勾股定理求出DF得出MF即可求出AM;②同①得出
解析:5或0.5. 【解析】 【分析】
两种情况:①由矩形的性质得出CD=AB=4,BC=AD=5,∠ADB=∠CDF=90°,由菱形的性质得出CF=EF=BE=BC=5,由勾股定理求出DF,得出MF,即可求出AM;②同①得出AE=3,求出ME,即可得出AM的长.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 ∵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4,BC=AD=5,∠ADB=∠CDF=90°, ∵四边形BCFE为菱形, ∴CF=EF=BE=BC=5,
∴DF=CF2?CD2=52?42=3, ∴AF=AD+DF=8, ∵M是EF的中点, ∴MF=
1EF=2.5, 2∴AM=AF﹣DF=8﹣2.5=5.5; ②如图2所示:同①得:AE=3, ∵M是EF的中点, ∴ME=2.5, ∴AM=AE﹣ME=0.5;
综上所述:线段AM的长为:5.5,或0.5; 故答案为5.5或0.5.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
17.2【解析】试题分析:先由平均数计算出a=4×5-2-3-5-6=4再计算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2考点:平均数方差
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先由平均数计算出a=4×5-2-3-5-6=4,再计算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x=
1(x1?x2???xn),则方差n1222(x2?x)???(xn?x)[x1?x)?]),S2=(n122222[2?4)]=2. S2=(?(3?4)?(4?4)?(5?4)?(6?4)5考点:平均数,方差
1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解得∴AB两地的距离为:80×9=72
解析:【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
间”,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
?(6?2)?(a?b)?560?a?80,解得?, ?(6?2)b?(9?6)ab?60??9=720千米, ∴A、B两地的距离为:80×
设乙车从B地到C地用的时间为x小时, 60x=80(1+10%)(x+2﹣9), 解得,x=22,
22=1320(千米) 则B、C两地相距:60×故答案为:1320.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9.3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
△ABO≌△A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详解】解:∵P是CD的中点沿折叠使得顶点落在边上的点∴DP=PC=CD△ABO≌△APO∵四边
解析:3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先通过△ADP求出∠DAP的,因为△ABO≌△APO,即可求出∠OAB的度数. 【详解】
解:∵ P是CD的中点,沿AO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
1CD, △ABO≌△APO 2∵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
∴DP=PC=
∴∠D=∠DAB=90°,AB=CD=AP=2DP ∴∠DAP=30° ∵△ABO≌△APO ∴∠PAO=∠OAP=∴∠OAP=
1∠BAP 2111-30°)=30°∠BAP=(∠DAB-∠DAP)=(90°
222故答案为:3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折叠前后图形全等.
20.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方差不
变进而得出答案∵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2故答案为2考点:方差
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当一组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方差不变,进而得出答案. ∵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 ∴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2. 故答案为2 考点:方差
三、解答题
21.(2)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EBFD是矩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明;
(2)首先证明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证明;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OB=OD, ∵AE=CF, ∴OE=OF,
在△DEO和△BOF中,
?OD=OB???DOE=?BOF, ?OE=OF?∴△DOE≌△BOF.
(2)结论:四边形EBFD是矩形. 理由:∵OD=OB,OE=OF, ∴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BD=EF,
∴四边形EBFD是矩形.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EMF是菱形,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简单的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证△ABE≌△ADF; (2)由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易得∠ECO=∠FCO=45°,BC=CD;联立(1)的结论,可证得EC=C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得OC(即AM)垂直平分EF;已知OA=OM,则EF、AM互相平分,再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EMF是菱形.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D=90°, 在Rt△ABE和Rt△ADF中, ∵??AD=AB,
AF=AE?∴Rt△ADF≌Rt△ABE(HL) ∴BE=DF;
(2)四边形AEMF是菱形,理由为: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CA=45°(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C=DC(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BE=DF(已证),
∴BC-BE=DC-DF(等式的性质), 即CE=CF, 在△COE和△COF中,
?CE=CF???ACB=?ACD, ?OC=OC?∴△COE≌△COF(SAS), ∴OE=OF, 又OM=OA,
∴四边形AEM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E=AF,
∴平行四边形AEMF是菱形. 23.-31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计算即可. 【详解】
原式??8?4?4?3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