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运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1)现实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A、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B、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 C、英法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成就及马恩的批判继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近代科学的大发展为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提供素材 (2)三大发现提供了前提和佐证
A、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供前提 B、科学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佐证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努力和创造性活动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
(2)提历史唯物主义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显着区别。 (3)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主义的两种表达。 (4)历史的误会需要逐步清除。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的唯物主义及其意义。
(2)科学的实践观成为新旧哲学的显着区别标志。
(3)实践内在关系的内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其意识关系。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他的无产阶级性。这种革命性又表现为他的实践性。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于他的彻底的批判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3、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1、认真学习理论 2、切实加强实践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物质范畴的历史演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看法——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看法——物质的某些属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恩格斯的观点——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对物质范畴的看法——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具有广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离开绝对运动谈静止,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2、时间及其特点
(1)时间的含义——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2)持续性表现——过程进行的久暂;出现的先后顺序;间隔的长短。 (3)特点——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3、空间及其特点
(1)空间的含义——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2)广延性表现——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 (3)特点——三维性。
4、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存在。 (2)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不存在。 (3)绝对时间和空间观点是不科学的。
(4)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爱因斯坦的时空观。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 (1)古猿的体质形态 (2)古猿的群体结构 (3)古猿的生存环境
2、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
(1)劳动使工具的使用成为现实,并促进古猿手脚分化。 (2)劳动使古猿心里改变,人类意识的发端出现。
(3)语言产生。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性的必要的前提条件。 (2)人口 (3)生产方式
2、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构成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 (2)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3)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
1、意识产生漫长过程的三个决定性环节(说明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的产生是社会的产物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2)劳动过程中产生了思维外壳的语言。 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