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十二 表格实验分析型
1.(2017·湖南省高考冲刺预测卷)下列实验现象正确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向待测液中滴加盐酸和稀硝酸 将含有少量CO2的COB 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 C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在Ag2S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 产生浅黄色沉淀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比较Ag2S和AgCl的溶解度大小 淡黄色粉末变白 除去CO2,提纯CO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目的 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Ag +D 答案 C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硅酸,不一定含有银离子,A错误;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引入了新杂质,B错误;氯气和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和氯化钠,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C正确;只要溶液中c(Ag)·c(Cl)>Ksp(AgCl)即可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据此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D错误。
2.(2017·湖北省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1 / 6
实验目的或结论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
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B C 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得到蓝色溶液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制备FeCl2晶体 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D 答案 D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解析 A项,该钾盐也可能是KHCO3;B项,FeCl2水解产生Fe(OH)2,Fe(OH)2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所以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不能制备FeCl2晶体;C项,稀硫酸将氢氧化铜中和为硫酸铜,所以不能说明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D项,溶度积Fe(OH)3>Mg(OH)2,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FeCl3转化为Fe(OH)3,过滤除去Fe(OH)3,即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3.(2017·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 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向5 mL 0.2 mol·L NaOH溶D 液中滴几滴0.1 mol·L MgCl2溶液,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 答案 C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钙等,故A错误;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不能溶于稀硫酸,不是因为酸性H2S>H2SO4,故B错误;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说明氧化性:H2O2>Fe,故C正确;向5 mL 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几滴0.1 mol·L MgCl2溶液,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解度的大小,故D错误。
4.(2017·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 )
-1
-1
3+
-1-1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黑色沉淀 溶液变红色 结论 溶液中一定含有Ba 酸性:H2S>H2SO4 氧化性:H2O2>Fe 3+2+产生的白色沉淀 转化成红褐色 溶解度: Fe(OH)3 选项 A 实验操作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相应实验现象 水层几乎呈无色 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结论或推论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B 密度:乙醇大于钠 C 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分别向含Mn的草酸溶液X2+KI3 溶液中存在:I3I2+ I --D 和不含Mn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 Mn也能还原高锰酸钾 2+答案 C 解析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几乎呈无色是因为大部分的溴被苯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了,苯与溴没有发生反应,A不正确;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是因为钠表面有很多小气泡,从而使乙醇对钠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而上浮于液面,不能由此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B不正确;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I2分子存在,b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I存在,所以KI3 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I3 2+ 2+ - - I2+ I,C正 - 确;分别向含Mn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说明Mn可以催化草酸还原高锰酸钾的反应,D不正确。 5.(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卷)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 用铂丝沾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B 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 将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加C 热,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D 答案 C 3 / 6 向某溶液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Na2SiO3溶液变浑浊 现象 火焰呈黄色 结论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Na,不含K 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 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同于烷烃的气体,且该气体具有还原性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或者Ag +2-++2+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排除钾离子,A错误;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且生成的CO2中含有氯化氢,不能据此说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B错误;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具有还原性且不同于烷烃的烃,C正确;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也可能存在亚硫酸根,D错误。 6.(2017·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操作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将HI溶液与CCl4溶液在试管C 中混合,加入 Fe(NO3)3溶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振荡,静置 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D 合加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Na2SO3中硫不是最高价,故A错误;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可能是浓度太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故B正确;将HI溶液与CCl4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加入 Fe(NO3)3溶液,振荡,静置,溶液中能将I氧化的可能是HNO3,也可能是Fe,无法确定谁将I 氧化,故C错误;加入稀硫酸后淀粉水解,在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入NaOH使溶液呈碱性,否则Cu (OH )2会被多余的稀硫酸中和,达不到检验的效果,故D错误。 7.(2017·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向2 mL 1 mol·LNaOH溶液中先加A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 Fe(OH)3 入3滴1 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 B C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有氯气生成 将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以铁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将阳-1-1-13+ ― - + 现象 前者pH比后者大 结论 非金属性:S>C B 试纸不变蓝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 +氧化性:Fe> I2 3+无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发生水解 4 / 6 极生成的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 D 答案 D 解析 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加入氯化铁一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 Fe(OH)3,A错误;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铁作阳极,铁失去电子,得不到氯气,C错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根据放电顺序可以判断金属性强弱,D正确。 8.(2017·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 海带提碘 实验方案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稀硫酸和H2O2 2+比较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所选玻璃仪器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漏斗 C 测定待测溶液中Fe的浓度 量取20.00 mL的待测液,用0.1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 将称量好的25.0 g CuSO4·5H2O 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 摇匀 烧杯、玻璃棒、量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1锥形瓶、碱式滴定管、量筒 D 配制500 mL 0.2 mol·L CuSO4溶液 -1 答案 D 解析 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结晶后过滤需要漏斗,缺少必要的仪器,A错误;海带需要灼烧,缺少坩埚,B错误;应该用酸式滴定管,C错误;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可完成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实验,D正确。 9.(2017·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