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的支撑,对于农村的发展还是应该从农村人力资源出发,开发熟悉当地情况的农民来推进农村的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原则,从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抓好落实,从农业环境、农村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逐步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总体分布来看,城镇化率在不断提升,大部分地区城镇人口也在逐渐增多,人力资源总量也不断增加,社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现阶段农村人口的基数大、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是阻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扶持力度以及困难状况有了改观,但还需我们进一步努力,将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现状转化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优势,必须逐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更多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思想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及其他因素种种限制,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不完善。农民受教育程
度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保守是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他们大多满足于现状,不愿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缺乏积极上进的思想观念。正是由于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的陈旧这些因素限制了农村的发展,也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以发挥其关键作用。2.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现今的耕作生产方式日益机械化,农民耕地的数量随着生产建设在不断减少,对原有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下降,致使大量农村人力闲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发展改善进程却比较缓慢,人力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人力为综合素质较低且不能为现有农村环境带来生机活力,难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剩余劳动力多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让原本并不占优势的农村发展变得更为困难。2.3农村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开发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体系以及管理的合理化还需进一步提升。虽然现今涉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职能部门很多,但大多职能界定不清且管理体系覆盖过于广泛,不能很好地深入基层展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农村经营管理者大多存在市场意识淡薄、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对整体人力资源开发把握不全面,缺乏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意识,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经营的需要。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3.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及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普及农村基础教育是改善当前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农村
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相较于高等教育而言,基础教育的投入占比相对较少,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师人员不足等问题。尽管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上一代有了提升,但是整体提升幅度不是很大,对于社会整体综合素质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再者是针对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及其他的职业技能进行系统、跟踪式的培训指导,让农民能够应用所学技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摆脱原本单靠体力劳动的方式,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市场的用工需求。只有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问题优先处理得当,才是最为有效的帮扶途径之一。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整体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达到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3.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都是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还要通过整合可以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如通过和农科类院校、相关农技站点或是各类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各类专业人才及先进的专业技术开展“一对一”式或“跟进订单”式帮扶,以此来培养农民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水平。除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外,还应注重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政府设立或是界定清晰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监督、调查以及考核,努力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